汪雷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SOCS-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水平,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对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4株白血病细胞株(Jurkat、Raji、U 937、NALM 17),进行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研究;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法定量分析SOCS-1基因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24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5例有SOCS-1基因甲基化(62.5%),而正常对照组无SOCS-1基因甲基化(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SOCS-1基因甲基化组与无SOCS-1基因甲基化组相比较,其SOC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比较,发现SOCS-1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阶段无相关。4株白血病细胞株中,Jurkat和U 937表现有SOCS-1甲基化(50%),Raji和NALM 17无SOCS-1甲基化,前者SOCS-1基因表达量较后者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SOCS-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且SOCS-1基因甲基化后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提示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庄衍程毅敏汪雷窦红菊朱琦胡钧培
- 关键词:SOCS-1基因甲基化急性髓性白血病
-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 朱琦唐勇姚一芸邹丽芳窦红菊汪雷胡钧培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止凝血功能
- “临终关怀”教学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究对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进行临终关怀相关医学知识教学的可行性和教学方式。方法选取28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运用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法进行临终关怀医学知识的临床实习教学,采用临终关怀李克特式量表和调查问卷评估临床实习医师对临终关怀医疗行为的认知度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临终关怀医学知识的临床实习教学,临床实习医师对于临终关怀医疗行为认知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其中理论授课组和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经教学后临终关怀李克特式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评分提高值明显高于理论授课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高于理论授课组。结论临终关怀教学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推行有可行性,而且案例教学法效果更好。
- 庄衍程毅敏唐勇姚一芸汪雷朱琦
- 关键词:临终关怀案例教学法
- 血浆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在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
- 2008年
- 目的观察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较无其他脏器转移者增高(P<0.05);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升高与VEGF增加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TF和VEGF在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指导预后的辅助指标。
- 窦红菊邹丽芳唐勇汪雷王学锋胡钧培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颌面部肿瘤
- GCD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窦红菊邹丽芳汪雷庄衍胡钧培
- 关键词:吉西他滨非霍奇金淋巴瘤难治复发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