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世乾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脏
  • 9篇心脏移植
  • 7篇排斥
  • 6篇异种
  • 6篇排斥反应
  • 6篇猕猴
  • 4篇异种移植
  • 4篇细胞
  • 3篇移植物
  • 3篇异种心脏
  • 3篇异种心脏移植
  • 3篇小鼠
  • 3篇免疫
  • 3篇急性排斥
  • 3篇FTY720
  • 3篇超急性排斥
  • 3篇存活
  • 2篇眼镜蛇
  • 2篇眼镜蛇毒因子
  • 2篇移植物存活

机构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8篇沈世乾
  • 11篇郭晖
  • 10篇陈实
  • 7篇朱彤
  • 6篇熊郁良
  • 6篇王西墨
  • 6篇陈栋
  • 6篇陈刚
  • 5篇吴瑛
  • 5篇王婉瑜
  • 5篇王虹
  • 5篇曹荣华
  • 4篇张雷
  • 4篇孙黔云
  • 4篇朱建国
  • 3篇夏穗生
  • 3篇陈利君
  • 3篇闵志廉
  • 2篇杜敦峰
  • 2篇陈必成

传媒

  • 8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转染延长同种大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
2005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rAAV-CTLA4Ig)全身转染对大鼠同种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供、受者不给予任何处理;转染组:受者于心脏移植前30d,通过尾静脉全身注射1×109斑点形成单位(PFU)的rAAV-CTLA4Ig.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Ig、干扰素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移植心组织中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对移植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的受者,用其脾细胞与供者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受者对供者的免疫反应状态.结果转染组移植心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转染组血清CTLA4Ig蛋白一直维持在26.67~35.47 mg/L,移植后转染组血清IFN-γ水平下调,血清IL-4水平上调(P<0.05);对照组出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转染组心肌组织基本正常,间质内无炎性细胞浸润或血管外周及心肌间质内有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坏死:对照组移植心组织中浸润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转染组(P<0.01);转染组受者对供者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可以介导CTLA4Ig基因的持续表达,通过全身途径转染受者可以明显延长同种移植心的存活时间,降低受者对供者的免疫反应性.
陈栋沈世乾李锦文曹荣华郭晖孔强汪道文陈实
关键词: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CTLA4IG心脏移植
高活性孟加拉眼镜蛇毒因子在豚鼠到大鼠和猪到猕猴的异种心脏移植中克服超急性排斥的研究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从云南南部产的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蛇毒中分离到一个高活性的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它表现出较强的体内、体外抗补体活性,其抗补体活性的比活力...
孙黔云陈刚王西墨郭晖沈世乾陈实王婉瑜熊郁良
关键词:眼镜蛇毒因子异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高活性
文献传递
建立猪心脏移植至猕猴腹腔内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评价改进后的猪心脏移植至猕猴腹腔内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效果。方法 建立21例猪心脏移植至猕猴腹腔内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法11例,改进方法10例。改进方法为缩短供心缺血时间,调整了手术顺序,先游离受者供吻合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段后,再行供心切取,并且改进了切取供心的方法。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热缺血时间、移植心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时,移植心准备时间为20~30min,热缺血时间为3~5min,总缺血时间为80~90min,再灌注后均未恢复正常的全心搏动,仅见右心收缩,移植后发生并发症较多(包括出血、吻合口血栓形成、肠道并发症及静脉回流不畅等)。改进手术方法后,移植心准备时间为5~10min,热缺血时间〈1min,总缺血时间为35~40min,再灌注后有6例恢复全心搏动,发生并发症较少。结论 改进后的猪心脏移植到猕猴腹腔内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手术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陈刚陈实王西墨沈世乾王虹陈利君吴瑛朱建国
关键词:心脏移植猕猴
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中的意义。方法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使用高纯度的眼镜蛇毒因子完全清除受体体内补体,建立AVR模型。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心CD4+T细胞、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心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50%为巨噬细胞,CD4+T细胞占15%,CD8+T细胞占25%;ICAM1和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细胞机制在异种移植AV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曹荣华陈栋郭晖陈刚王西墨沈世乾陈实
关键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淋巴细胞
大鼠供心转染CTLA4-Ig基因抑制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供心转染CTLA4-Ig基因抑制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心脏移植模型。将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供心获取过程中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实验组:在供心获取的过程中,以质粒载体携带CTLA4-Ig(pUF1-CTLA4-Ig)经过冠状动脉灌注供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供心组织中CTLA4-IgmRNA的表达,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观察移植心的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移植心组织中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实验组移植心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1.70±1.24)dvs(5.62±0.74)d,P<0.05]。移植后5d,实验组移植心组织中可见CTLA4-IgmRNA的表达;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可见心肌间质出现弥漫性的炎性细胞浸润,伴有局部的心肌坏死,组织间质水肿,实验组仅有局灶性血管外周及心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坏死;对照组移植心组织中浸润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清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灌注转染CTLA4-Ig基因,可以抑制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
陈栋沈世乾李锦文曹荣华郭晖张伟杰陈实
关键词:CTLA4-IG基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原静脉输注联合抗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小鼠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
2005年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C57BL/6小鼠建立H Y皮肤移植模型,术前7 d给予5×106个供者脾细胞静脉输注,并分别于术前6 d和4 d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4G3、3E12及TUGm2各0.5 mg)和抗IL 2Rβ单克隆抗体(TM β1,0.5 mg)混合液2.0 mg腹腔注射,以单纯行H Y皮肤移植模型和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的H Y皮肤移植模型为对照,观察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原输注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超过100 d,显著长于单纯H Y皮肤移植组的33.42 d(P<0.01)及仅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H Y皮肤移植组的14.71 d(P<0.01)。结论 在H Y皮肤移植模型中,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地诱导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昌盛沈世乾陈必成杜敦峰周洁张鑫陈忠华
关键词:供者特异性抗原静脉输注白细胞介素2受体
CTLA4-Ig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表达效果
2004年
陈栋沈世乾孔强朱彤汪道文陈实
关键词: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转染基因治疗
FTY720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FTY72 0对近交系小鼠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选用雄性C5 7/bl近交系小鼠。FTY72 0 3mg·kg-1·d-1,连续口服 14d。在各所选时间点计算淋巴细胞百分比 ,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服用FTY72 0后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迅速下降 ,并于 4h降至最低值 ,之后保持稳定。停用FTY72 0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仍在低水平徘徊 2周 ,第 3周开始出现明显回升 ,停药后第 6周恢复至服药前水平。T细胞在服用FTY72 0后的变化与淋巴细胞相似。CD-8T细胞对FTY72 0相对较敏感。 结论 FTY72 0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起效迅速 ,安全稳定 ,特异性强 ,可逆。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作用基本符合以上特点 ,CD-8T细胞对FTY72 0相对较敏感。
张雷左利群沈世乾朱彤朱有华闵志廉陈忠华
关键词:淋巴细胞FTY720T细胞亚群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免疫抑制剂
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及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的免疫学及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血液中补体、天然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移植心脏进行免疫组化(测定C3、C4、C5b9、IgG及IgM的沉积)及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总补体活性及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移植心脏中均有补体C3、C4、C5b9的沉积,IgG及IgM也均有沉积,但IgG和IgM沉积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心肌间质弥漫性出血、水肿,毛细血管内普遍淤血。结论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参与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血中天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过程并有所消耗;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物突出病理表现为间质出血。
陈刚王西墨郭晖孙黔云沈世乾王虹陈利君吴瑛王婉瑜熊郁良陈实
关键词:猕猴异种移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免疫学
FTY720作用机制及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FTY72 0作用机制及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途径。 方法 电泳观察FTY72 0 (10 μmol/L)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DNA的作用。利用BALB/c(H 2d)到C57BL/6(H 2b)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观察FTY72 0不同给药时间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将受体鼠分为 6组 :第 1组 (n =6)为空白对照组 ,第 2~ 6组为实验组。第 2组 (n =14 )、第 3组 (n =6)、第 4组 (n =6)每天管饲FTY72 0 (3mg/kg体重 ) ;服药时间分别为 :第 2组移植前 3日~移植后第 11日 ,第 3组移植当日~移植后 14日 ,第 4组移植前 3日~移植当日。第 5组 (n =6)和第 6组 (n =6)于移植前 3日~移植后第 11日分别管饲环孢素A(10mg/kg体重 )和 40 氧 (2 羟乙基 ) 雷帕霉素RAD(3mg/kg体重 )。第 2组中长期存活鼠中 ,部分接受了二次 (皮肤 )移植 ,部分检测了全血清IL 4和IFN γ浓度。 结果 小鼠脾细胞与FTY72 0共育后 ,DNA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第 1组移植物中位存活时间 (MST)为 8d ;第 2组所有移植物存活均超过 2 7d ,1/2的移植物存活超过 10 0d ;第 3组的MST为 16 5d ;第 4组的MST为 14d ,有 1只超过 10 0d ;第 5组、第 6组的MST分别为 10d和 13d。第 2组长期存活的小鼠IL 4水平明显升高 ,IFN γ水平稳定。 结论 FTY72
张雷朱彤孙尔维沈世乾郭辉闵志廉陈忠华
关键词:FTY720移植免疫耐受移植物存活MST共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