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固定术后贫血的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Gamma钉固定与术后发生贫血的关系。方法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Gamma钉固定,比较术前和术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差别,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发生贫血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44±29.01)min。术后第2天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分别下降(0.791±0.368)×1012/L、(25.38±11.67)g/L、(7.64±3.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75岁组、75~85岁组、>85岁组中分别下降(0.858±0.393)×1012/L、(29.75±12.83)g/L、(7.70±3.79)%;(0.770±0.405)×1012/L、(23.92±12.58)g/L、(7.68±3.43)%;(0.637±0.333)×1012/L、(20.00±10.61)g/L、(6.09±3.44)%。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Gamma钉固定术,容易发生术后贫血,贫血程度与年龄的大小无相关性。
- 沈云戴力扬王栋梁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贫血GAMMA钉
- 可吸收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
- 目的:Dennis-Webber C型或部分B型踝关节骨折通常会发生下胫腓联合的不稳定.本研究旨在评价可吸收螺钉固定这类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Dennis-Webber C型及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
- 沈云沈雷张跃辉
-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髋内翻及拉力螺钉切割脱出的原因与预防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经Gamma钉的固定后髋内翻及拉力螺钉切割脱出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2002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174例AO/OTA分型为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A2.2型107例,A2.3型67例;闭合复位135例,开放复位39例.术后2~3 d第一次摄片检查,出院后于术后6、12、18、24周进行门诊摄片随访.结果 125例患者获3~23个月随访.发生髋内翻37例,内翻并切割脱出2例.2例均为高龄(78、92岁)、肥胖(69、74 kg)女性患者,术后1周离床部分负重行走,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7个月发现骨折部内翻,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向后上方脱出.2例患者均采用患肢皮牵引及"丁"字鞋固定,10周后畸形愈合,1例将内固定全部取出,另1例因身体原因仅取出拉力螺钉.术后功能恢复不佳,远较骨折前差.结论 对于高龄、肥胖女性的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内固定术后不宜过早负重行走,应缩短摄片检查间隔.发现拉力螺钉在股骨头内移动或轻度骨折内翻现象时,应卧床休息,直至出现骨折愈合迹象.
- 陆骅蒋雷生沈雷王伟沈云倪斌斌
-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GAMMA钉髋内翻
- 磁共振成像在骨小梁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2008年
- 近来的各项研究都表明,骨小梁的强度和易骨折性不仅由骨密度决定,更与骨微结构有关。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项新兴的非侵入性技术,也证实骨结构决定骨强度。由于MRI图像中骨小梁为低信号而骨髓为高信号,因此对显示骨结构尤为适合。MRI可以深入反映骨小梁内部的三维结构。MRI图像中的各项参数也与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脆性有关。此外,MRI还可在动物或人体研究为疗效的评估提供帮助。本文对MRI的主要特点、技术方法、操作步骤、图像分析及其不足和应用前景作了回顾。
- 沈云戴力扬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骨小梁
- 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 目的:观察80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对我科收治的80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40人。根据骨折类型A组又分为A1和A2组,各...
- 王鹏张翔沈云陈晓东沈雷
- 关键词:DHSPFNA
- 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固定后髋内翻造成拉力螺钉切割脱出(附二例报告)
- 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 钉固定后髋内翻造成拉力螺钉切割脱出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 Gamma 钉治疗174例A2型股骨转子部骨折。结果随访的117 例病人中2例发生拉力螺钉切割...
- 陆骅沈雷王伟沈云
- 文献传递
- 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67例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关节面达25%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组(空心钉组)和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组(支撑钢板组)。空心钉组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23~72岁,平均(49.7±9.1)岁;骨折根据Dennis—Webber分型:B型39例,C型45例。支撑钢板组83例,男38例,女45例;年龄31~69岁,平均(52.3±8.3)岁;骨折根据Dennis.Webber分型:B型45例,C型38例。术后6、1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空心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h]较支撑钢板组[(1.6±0.4)h]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5,P〈0.001)。两组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复位丢失及伤口感染发生。空心钉组有5例患者后踝复位不良,移位超过2mm;有3例患者螺钉位置不佳,各有1枚螺钉穿入下胫腓联合。支撑钢板组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屈曲挛缩,7例患者自觉踝关节活动时有不适感。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踝关节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OFAS踝一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一后足评分分别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后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可间接复位、微创,但复位质量不确定;而支撑钢板固定可直视下解剖复位,但创伤相对较大。
- 王鹏张翔沈云陈晓东沈雷
- 关键词:骨折骨钉骨板后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