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大顶子山
  • 2篇枢纽
  • 2篇航道
  • 2篇航道整治
  • 2篇航电枢纽
  • 2篇大顶子山航电...
  • 1篇淤积
  • 1篇整治方案
  • 1篇通航
  • 1篇通航条件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淤积
  • 1篇泄流
  • 1篇泄流能力
  • 1篇减淤
  • 1篇减淤措施
  • 1篇河床
  • 1篇河床变形
  • 1篇河床演变
  • 1篇河床演变规律

机构

  • 3篇交通部天津水...
  • 3篇黑龙江省航务...
  • 2篇松花江大顶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洪毅
  • 4篇王义安
  • 2篇于广年
  • 1篇吕景洋
  • 1篇高艳萍
  • 1篇管效仲
  • 1篇张传凯
  • 1篇王海堂
  • 1篇赵世青
  • 1篇李凯
  • 1篇张卓
  • 1篇龚延庆
  • 1篇刘炳慧
  • 1篇王海波
  • 1篇鞠文昌
  • 1篇刘常春
  • 1篇袁永杰
  • 1篇李岩
  • 1篇陈德斌
  • 1篇李国斌

传媒

  • 2篇水道港口
  • 2篇水运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总体布置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河段具有Ⅱ级台地宽、两岸堤距大、河床覆盖层厚、河床质可动性及渗透性强等特点,该河段兴建低水头航电枢纽工程其总体布置是关键,利用正态物理模型(11∶00)及遥控自航船模等研究手段,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预可、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枢纽总体布置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提出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自右岸依次为船闸、10孔泄水闸、电站、28孔泄水闸及土坝。文章重点介绍枢纽布置方案研究过程与最终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平原河流兴建其他航电枢纽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洪毅王义安
关键词:枢纽通航条件泄流能力
大顶子山坝区泥沙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河段年际、年内来水及来沙不均,具有水大沙大、水小沙少的特征;水库维持正常蓄水位的时间达97.8%,径流量占多年平均的89.6%,输沙量占多年平均的90.3%。利用全沙物理模型研究了枢纽坝区河段泥沙输移及防治措施,提出近坝段上、下游护底,船闸下游引航道右侧利用基坑弃土兴建长导堤,下游引航道左侧兴建弧形透空导沙堤等泥沙防治措施。
洪毅吴清华王义安
关键词:枢纽泥沙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变动回水区河段年际、年内来水及来沙不均。定床模型试验提出了变动回水区河段航道以整治为主、疏浚为辅的整治原则,整治建筑物高度丁坝取0.5 m,锁坝取1.2 m;变动回水区上段整治线宽度取300 m,下段取200 m。经动床模型多方案试验比较,推荐方案满足III级航道标准,但变动回水区上段产生累计性淤积,河床普遍发生淤积抬高现象,使航深变浅,航行条件恶化,若要达到III级航道标准(航深1.7 m×航宽70 m×弯曲半径500 m)约10 a时间进行清淤。
洪毅王义安于广年
关键词:变动回水区航道整治整治方案
松花江航运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陈德斌龚延庆鞠文昌高艳萍李岩管效仲刘常春刘炳慧陆永军张传凯赵世青李国斌吕景洋洪毅王海波张卓李凯袁永杰王海堂
本项目研究内容紧扣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下游未衔接河段航道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科技攻关,研究成果可为冰冻河流枢纽下游未衔接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合理可行的整治原则、方法和技术参数,使整治工程方案更为科学合理,优化依托工程航道设...
关键词:
关键词:航道整治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河段现状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被引量:8
2005年
以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枢纽河段来水来沙特征及现状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并结合定床试验成果、库区泥沙数学模型及枢纽运用方式,预估了枢纽河段泥沙输移规律。
洪毅王义安于广年
关键词:河床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