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云忠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pcDNA3.0-白细胞介素10(IL-10)真核表达质粒电穿孔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并进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标记;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A组、B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分别尾静脉注射pcDNA3.0-IL-10-BMSCs和BMSCs细胞悬液1ml,其细胞密度为1×10^6个/ml,每周2次,共8周;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ml磷酸盐缓冲液。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冰冻切片,观察标记细胞;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Westem blot检测IL-10表达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的含量;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检验,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CCl4诱导8周后,Masson染色显示模型鼠大部分形成中度以上肝纤维化;标记的细胞在A组、B组肝组织中均被观察到;纤维化评分和HYP含量:C组分别为(3.15±0.96)μg/mg和(1.89±1.03)μg/mg、A组分别为(1.01±0.35)μg/mg和(0.73±0.29)μg/mg、B组分别为(1.34±0.65)μg/mg和(1.21±0.78)μg/mg,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A组和B组比C组明显减轻,A组比B组程度轻,q值分别为-10.02、-5.01、8.21、4.821、4.73,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含量在A组为(275.21±86.35)pg/mg、B组为(321.76±98.49)pg/mg、C组为(476.23±126.43)pg/mg,A组和B组均低于C组,A组低于B组,q值分别为-12.86、-8.96和-7.43,.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cDNA3.0-IL-10-BMSCs能有效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
- 涂云忠张坚刘慧萍余卫
- 关键词:治疗学白细胞介素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修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0表达及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我们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能力及IL-10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L-10修饰的BMSC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基础。
- 涂云忠余卫陈嘉榆
- 关键词:肝硬化白细胞介素-10干细胞骨髓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5家系60例患者组成HNPCC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散发性大肠癌58例组成散发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HNPCC组和散发组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预后方面差异显著。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右半结肠多见、多原发癌多见的特点,但其5年生存率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其生物学行为与散发性大肠癌明显不同,预后比散发性大肠癌好。
- 涂云忠张坚刘惠萍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学预后
- 大肠腺癌p21r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被引量:3
- 1996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90例大肠腺癌p21r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45例大肠腺癌中,p21ras表达呈阳性者有34例(75.6%),在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大肠腺癌中,p21ras表达呈阳性者有14例(31.1%),阳性表达率前者高于后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淋巴结转移数为1~3枚的27例大肠腺癌中,p21ras表达呈阳性者18例(66.7%),在转移数大于3枚的18例大肠腺癌中,p21ras呈阳性表达者16例(88.9%),后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前者,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肠腺癌p21ras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对判断淋巴结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和拟定辅助治疗措施等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 涂云忠戴安邦郭礼镒吴绮明
-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原癌基因P21RAS淋巴结
-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应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特点,改良POSSUM评分系统中脉率、手术种类、手术范围及恶性肿瘤等四项进行替换,预测117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与理论预测率。结果117例患者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29.91%(35例),理论预测发生率为19.65%(23例),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和理论预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1,P=0.069)。实际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涂云忠张坚刘惠萍
- 关键词:老年胃癌并发症
- 低位直肠腺癌局部切除术
- 1999年
- 自1989年—1994年间,我们共对15例低位直肠腺癌行局部切除术,现结合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对该术式进行分析。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510405广州市广园中路景泰直街35号1临床资料在15例直肠癌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40岁~7...
- 涂云忠
- 关键词:直肠癌腺癌局部切除
- 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腺癌EGFR表达与五年生存率的关系
- 1998年
- 大肠癌淋巴结有否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虽然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大大地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但仍有20%~30%的患者术后生存不到5年。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腺癌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渴望...
- 涂云忠戴安邦
- 关键词:直肠腺癌EGFR生存率直肠癌
- 论医院基建改造工程的造价控制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从医院基建改造工程的实际出发,结合医院的特殊性,阐述了在医院基建改造工程的施工和竣工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等规范性造价控制的方法。
- 涂云忠吴华俊
- 关键词:造价控制
- 大肠腺癌EGFR和ras p2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1999年
- 目的探索大肠腺癌EGFR和rasp2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70例大肠腺癌连续切片组织同步进行EGFR和rasp21检测。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35例大肠腺癌中,EGFR、rasp21及EGFR和rasp21共同呈阳性表达者分别是24例(68.6%)、28例(80.0%)和22例(62.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5例大肠腺癌中,EGFR、rasp21及EGFR和rasp21共同呈阳性表达者分别是9例(25.7%)、12例(34.3%)和3例(8.6%),前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后者(P<0.01)。结论大肠腺癌EGFR或/和rasp2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和拟定手术方式等方面起指导作用。
- 涂云忠刘惠萍戴安邦
- 关键词:腺癌EGFRRASP21淋巴结转移瘤
- 大肠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1996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70例大肠腺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有淋巴结转移者EGFR呈强阳性和阳性表达分别是24例(68.58%)和2例(5.71%),无淋巴结转移者EGFR呈强阳性和阳性表达分别是9例(25.71%)和17例(48.58%),有淋巴结转移者EGFR强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EGFR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之和在两组病例中均为26例(74.29%),表达率完全相同。结果提示大肠腺癌EGFR强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为选择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性治疗措施提供了指导。
- 涂云忠戴安邦吴绮明
-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表皮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