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保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功能练习对PICC置管肢体疼痛护理的效果研究
- 置管侧肢体疼痛是PICC置管后并发症之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技术,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置管后出现置管侧肢体疼痛占5.9%。置管侧肢体疼痛不仅对化疗病人心身造成一...
- 杨明玉梅丽娜王媛焦保云郝彩虹皮红英
- 文献传递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的研究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静脉炎后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6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3组,3组分别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的血管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管,评估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及治疗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要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2例,全部治愈;正中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3例,全部治愈;头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11例,9例治愈,2例被迫拔管。结论头静脉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治疗时间最长、治愈率最低,减少头静脉置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 梅丽娜杨明玉焦保云赵雪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静脉炎
- 功能练习对PICC置管肢体疼痛护理的效果研究
- [目的]通过对31例临床 PICC 置管的病人采用自制的一套置管术后的功能练习方法进行功能练习,解决置管侧肢体的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制定置管后功能练习方法进行练习;采用模拟视觉量表(VAS)进行评估疼痛强度。[...
- 杨明玉梅丽娜王媛焦保云郝彩虹皮红英
- 文献传递
- 功能练习对PICC置管肢体疼痛护理的效果研究
- 置管侧肢体疼痛是 PICC 置管后并发症之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经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技术,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置管后出现置管侧肢体疼痛占5.9%。置管侧肢体疼痛不仅对化疗病人心身造成...
- 杨明玉梅丽娜王媛焦保云郝彩虹李燕燕
- 文献传递
-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例PICC导管置管后发生导管移位的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移位的原因。结果置管肢体过度、反复外展是发生导管移位的诱因。结论为预防导管移位的发生,围置管护理中要明确宣教内容,加强宣教方法的研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及时进行调整复位,并做进一步的宣教。
- 杨明玉程艳爽王媛焦保云李燕燕周玉虹
- 关键词:PICC导管移位体位护理
- PICC置管术后患肢疼痛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置管侧肢体疼痛原因及功能训练方法。[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87例PICC置管后24h病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功能训练方法。[结果]本组病人中,34例疼痛程度为中度及以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5),首发疼痛时间出现在1h~4h。疼痛原因与置管后制动有关。[结论]对PICC置管后病人加强健康宣教并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可减轻病人肢体疼痛。
- 杨明玉周玉虹梅丽娜刘芳杨珊王媛焦保云郝彩虹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肢疼痛
- 导管固定器外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减少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为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提高其使用价值及日常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应用导管固定器(Statlock)固定中心静脉导管,采用随机对照性试验研究,试验组给予Statlock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按医院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贴膜卷边、松动、更换以及针眼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贴膜的卷边、松动、更换平均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无一例感染及脱管。结论使用Statlock在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规护理中减少了贴膜的更换次数及降低脱管和感染的概率,保证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
- 杨明玉于丽焦保云李燕燕綦菊萍范维赵丹徐静王景佳王林高宇周玉虹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