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启珍

作品数:30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主义
  • 10篇社会主义
  • 10篇毛泽东
  • 8篇邓小平
  • 6篇马克思主义
  • 4篇政治
  • 4篇阶级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社会主义发展
  • 3篇社会主义发展...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2篇新民主主义
  • 2篇政治观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无产阶级
  • 2篇民主
  • 2篇民主主义
  • 2篇阶级斗争

机构

  • 3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0篇熊启珍
  • 2篇王业高
  • 1篇瞿晓玲
  • 1篇瞿晓琳
  • 1篇朱小兵
  • 1篇倪治云

传媒

  • 7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经济评论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党政干部论坛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探求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设计艺术研究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第六届国史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8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邓小平的政治观被引量:3
1999年
“政治就是大局”,是邓小平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观点考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作出的新概括。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政治的一般内涵,而且还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与经济的正确关系。同时。
熊启珍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
什么是社会主义——20世纪 50年代至 60年代初毛泽东的求索被引量:2
2003年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根据中国的情况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本质"一词,但无论是在生产力问题上,还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都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接近本质的认识。固然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没能沿着已开始的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探索和思考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熊启珍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求索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 1956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阶段的肇始。这年初,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新任务,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
熊启珍
文献传递
试论人民公社兴起的动力与理论依据被引量:12
1997年
50年代后期建立的人民公社,曾是中国农村基层的综合性社会组织,被誉为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虽然历史已经证明,人民公社的建立没有客观上的必然要求,但是为何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人民公社能在全国一哄而起?笔者认为,人民公社是“大跃进”、“不断革命论”、计划经济体制三者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熊启珍
关键词:人民公社农业合作社行政机构人民公社化运动
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被引量:27
2007年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它是中国无产阶级英勇气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象征,是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艰苦卓绝精神是其表征,百折不挠精神是其底蕴,团结进取精神是其中坚,实事求是是其内核。
熊启珍瞿晓琳
关键词:工农红军长征精神
邓小平的政治观与当代中国政治转型被引量:3
2003年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的新诠释和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阐述以及提出的处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方略,为人们认识社会主义政治的科学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当代中国政治转型,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熊启珍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观政治转型
对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联想
1999年
本文认为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革命史在内容上有一致性。毛泽东思想概论应该借鉴中国革命史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并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这将俟毛泽东思想概论在较高的水准上起步,较快地达到课程设置的理想目标。
熊启珍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国革命史教学体系组织教学课程建设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被引量:3
2001年
“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是毛泽东在经历了对社会主义曲折复杂的认识历程后得出的结论。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观点 ,是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
熊启珍
关键词: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的形成被引量:1
1997年
抗日战争中期,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设想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然后再发展到社会主义。这表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已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建构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战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熊启珍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这一问题的先行者,而邓小平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成果之集大成者。他们探索的理论结晶,凝聚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主要的理论成果。社会...
熊启珍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