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牧

作品数:19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丘陵
  • 6篇丘陵区
  • 6篇川中丘陵
  • 6篇川中丘陵区
  • 3篇林地
  • 3篇护林
  • 3篇防护林
  • 2篇树种
  • 2篇林分
  • 2篇景观
  • 2篇间伐
  • 2篇柏木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氮肥
  • 1篇低效防护林
  • 1篇低效林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机构

  • 17篇四川省林业科...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8篇牛牧
  • 16篇慕长龙
  • 14篇陈俊华
  • 13篇黎燕琼
  • 10篇龚固堂
  • 8篇郑绍伟
  • 6篇朱志芳
  • 6篇张海鸥
  • 3篇吴雪仙
  • 3篇古琳
  • 2篇谢天资
  • 2篇周大松
  • 1篇张懿琳
  • 1篇陈安全
  • 1篇陈辉
  • 1篇赵润
  • 1篇张琴
  • 1篇唐小明
  • 1篇童卫平
  • 1篇别鹏飞

传媒

  • 6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2013年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 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黎燕琼龚固堂郑绍伟陈俊华慕长龙朱志芳吴雪仙牛牧
关键词:林分改造水土保持
成都市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多时段遥感数据资料,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标和斑块面积谱定量分析法,研究了1985—2006年成都市林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成都市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林地斑块受到分割和转化,林地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复杂,主要表现为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斑块边缘密度和碎裂化指数增加。从林地斑块的粒级结构特征看,中、小斑块的数量最多,大型斑块的面积占绝对优势,且中、小斑块的数量和面积都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体现出林地剧烈的转化和破碎化过程。
古琳陈俊华张海鸥牛牧黎燕琼慕长龙
关键词:林地
间伐强度对柏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的影响被引量:61
2015年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间伐强度(20%~25%,15%~20%,10%~15%和对照)的处理,观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平均树高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达10.7 m,但20%~25%间伐强度与15%~20%间伐强度和10%~15%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20%~25%,15%~20%和10%~15%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蓄积量分别为97.35,93.43和93.19 m3·hm -2,均比对照小,但蓄积连年生长量随间伐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6.11,4.58和3.66 m3·hm -2 a -1,均高于对照;20%~25%间伐强度林分的灌木和草本 Simpson 指数分别为0.7695和0.4446,Shannon-Wiener 指数分别为1.7025和0.7690,都比其他处理高;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仅在苗高5~30 cm 等级存在显著差异,30~50和50~150 cm 的幼苗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且随间伐强度降低而减小。【结论】间伐后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蓄积量差异不显著;适度间伐可提高林下灌木和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林分更新幼苗数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就本研究的4种间伐强度而言,中龄阶段柏木人工林的�
龚固堂牛牧慕长龙陈俊华黎燕琼朱志芳郑绍伟
关键词:间伐强度柏木人工林林分生长
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1985年、1995年TM和2006年ETM卫星数据作主要数据源,运用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特点和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5—2006年,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分布不平衡,西北部的高山深丘地区和中部平原东面的低山丘陵地区大多处于高安全区,中部盆地平原区和东部浅丘部地区多处在低、中安全区;其中,1985年的生态安全状态最好,高安全区面积所占比例最大;1985—1995年,生态安全状态有所恶化,大部分高安全区转化为中安全区;1995—2006年,生态安全状态有所改善,大部分中安全区再次转化为高安全区。
黎燕琼张海鸥龚固堂陈俊华慕长龙童卫平牛牧
关键词:动态特征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分“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m×40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m×10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牛牧陈俊华龚固堂黎燕琼朱志芳郑绍伟吴雪仙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低效林物种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
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驱动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隆世良唐小明张海鸥黎燕琼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牛牧
川中丘陵区不同类型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灌层、乔-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郑绍伟牛牧张琴黎燕琼慕长龙龚固堂陈俊华朱志芳吴雪仙
关键词:植被特征种群结构
间伐对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赵润陈俊华陈俊华牛牧别鹏飞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
城市森林模式与特点——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城市森林因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具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成都城市森林从古史时期就开始了发展。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成都的城市森林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与特点:1.河道、道路等绿廊模式;2.公园森林模式;3.城郊林盘;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5.郊县天然林模式等。
黎燕琼郑绍伟慕长龙古琳陈辉牛牧张海鸥
川中丘陵区4种乡土阔叶树根系拓扑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林木地下根系的养分竞争影响着林木生长、物种共存和森林群落动态,了解川中丘陵区乡土阔叶树根系构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探讨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根系的适应策略,为该区域的防护林建设与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改造"采伐带内补植的4种7年生乡土阔叶树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长势良好的桤木、喜树、香椿各7株,香樟6株,测定其地径、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50 cm×50 cm的网格确定根系的分布位置,按1∶40的比例在50 cm×75 cm的坐标纸上准确绘制出根系的俯视图。将根系全部挖出后,测定各级根系长度及分支前后的直径、各级根数目,根系内、外部连接数目,以及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①桤木根系以水平分布占绝对优势(水平分布半径是垂直分布深度的2.29倍),侧根十分发达,根系浅层化;喜树主根十分发达,垂直分布深度是水平分布半径的2.71倍,但其侧根不发达;香樟和香椿则主根和侧根均十分发达。喜树、香樟和香椿均属深根性树种。根系水平分布半径除香樟和香椿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df=3,F=145.007,P<0.01);而垂直分布深度除香樟和喜树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种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df=3,F=99.478,P<0.05)。②不同树种的根系拓扑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修正拓扑指数(qa、qb)、拓扑指数(TI)存在极显著差异(dfqa=3,Fqa=38.007,Pqa<0.01;dfqb=3,Fqb=4.066,Pqb<0.05;dfTI=3,FTI=69.561,PTI<0.01)。桤木、香椿的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它们的qa、qb、TI分别为0.160、0.097、0.673和0.122、0.047、0.635;喜树、香樟的根系则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qa、qb、TI分别为0.582、0.547、0.885和0.364、0.266、0.799。③不同物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差异显著(df=3,F=6.166,P<0.05)�
牛牧陈俊华周大松周大松别鹏飞谢天资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林木根系拓扑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