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峰

作品数:49 被引量:46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赤潮
  • 13篇亚历山大藻
  • 7篇麻痹性贝毒
  • 6篇糠虾
  • 6篇黑褐新糠虾
  • 5篇藻华
  • 5篇塔玛亚历山大...
  • 5篇卤虫
  • 4篇有害藻华
  • 3篇毒性
  • 3篇毒性评价
  • 3篇盐度
  • 3篇有害赤潮
  • 3篇生态
  • 3篇微小亚历山大...
  • 3篇细胞
  • 3篇存活
  • 2篇毒素
  • 2篇毒性监测
  • 2篇对花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钦州学院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9篇王云峰
  • 39篇周名江
  • 38篇颜天
  • 20篇于仁成
  • 19篇李钧
  • 17篇于仁诚
  • 16篇张清春
  • 8篇谭志军
  • 7篇孔凡洲
  • 5篇唐祥海
  • 4篇朱鑫华
  • 4篇李爱峰
  • 3篇傅萌
  • 3篇王丽平
  • 3篇高岩
  • 3篇陈洋
  • 3篇林佳宁
  • 2篇柳承璋
  • 2篇姜国建
  • 2篇张永山

传媒

  • 8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科学集刊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2010海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海产双壳类生命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通过一种重要有毒赤潮藻———产麻痹性贝毒毒素PSP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几种海产双壳类主要发育阶段:受精卵、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仔贝和成贝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藻对双壳类孵化率、存活率、运动能力、滤食率和生长都有影响,毒性效应与藻密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该藻对受精卵的抑制作用在100个/cm3的密度下最显著,36h后孵化率仅为对照组的30%.进一步的逐项毒性筛选实验表明此毒性来源于藻液、藻细胞和细胞碎片,而与去藻过滤液、藻细胞内容物、标准毒素STX无关,由此可以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确能产生一类非PSP毒素,并与细胞表面的未知毒素相关.
周名江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PSP双壳类塔玛亚历山大藻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对皱纹盘鲍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毒性效应,以期分析米氏凯伦藻对鲍鱼生命活动可能的胁迫方式。研究表明,米氏凯伦藻对SOD、CAT酶活性均造成不利影响,并未对GSH-Px酶造成不利影响,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米氏凯伦藻对SO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效应,24 h内,各处理组(0.1个/m L,0.5个/m L,1.0×104个/m L)中,酶活性急剧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3,1.3倍,之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分别是对照组的77%,77%,73%。SOD能够清除机体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其活力变化反映了机体抵制自由基损伤能力已受到明显抑制。此外,米氏凯伦藻处理组中,CAT酶活性则处于"被抑制"状态,48 h内酶活性持续下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58%,51%,37%。CAT可以清除SOD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H2O2,其活力的下降也可能造成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累积及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即使未达到较高赤潮密度(不超过107个/m L)时,米氏凯伦藻短时间内仍可对鲍鱼鳃内关键抗氧化酶活性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鲍鱼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林佳宁颜天张清春王云峰刘青周名江
关键词:DISCUS
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及在钻井液毒性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41
2001年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 ,以及对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 。
周名江颜天李钧谭志军于仁诚王云峰
关键词:黑褐新糠虾毒性评价钻井液海上钻井海洋污染海洋监测
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1年
在 2 0 0 0 0 7 2 5~ 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 ,面积约 10km2 的赤潮过程中 ,于 2 0 0 0 0 7 2 6和 2 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 ,以三种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 ,卤虫 (Artemia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动物 ,对胶州湾这次赤潮进行了初步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现场采集的赤潮海水和实验室经f/ 2培养后的藻液对卤虫有急性毒性作用 ,2 4h卤虫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 83 %和 73 % ,对小白鼠的毒性均在相当于STX 0 .87~ 1.8μg/L的范围内 ,而对糠虾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同时分析了赤潮现场海水中的藻类组成与数量 ,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毒性来源和致毒机制 ,提出了对赤潮进行生物毒性评价的观点 。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
关键词:赤潮生物毒性黑褐新糠虾卤虫海洋污染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36
2004年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姜国建于仁诚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一氧化氮合成酶白斑综合症病毒
盐度对花鲈幼鱼生态生理效率的影响
在两个不同盐度梯度和饵料条件下,根据鱼类个体生长与排泄实验,主要研究盐度对海洋肉食性鱼类-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C.&V.)摄食率、吸收率、转化效率和生长率等生态生理效率的影响。
王云峰朱鑫华
关键词:水产养殖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存活、生长以及种群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2
2002年
通过塔玛亚历山大藻 ( 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 ( N 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存活、生殖、生长等有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随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96 h急性毒性实验中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半致死密度为 70 0 0 cells/ml,去藻过滤液中糠虾的死亡率为 2 5 %。在 6 2 d的慢性毒性实验中 ,密度为 90 0 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繁殖有严重影响 ,在此影响下的实验组亲虾产幼虾总数只有 2 7尾 ,仅为对照组产幼虾数目的 1 6 .4 % ;其总产幼虾天数、日最高产幼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32 %、4 1 % ,其初次产虾日期也推迟了 3d,并出现了 3次生殖中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处在密度为 90 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的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率只有对照的 6 3% ,糠虾亲虾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亲虾的 95 .6 %和 81 .9% ,但差异尚不显著 ( P>0 .0 5 )
谭志军颜天周名江李钧于仁诚王云峰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黑褐新糠虾存活赤潮甲藻毒性种群繁殖
温度对褐牙鲆资源补充生态学特征的效应
朱鑫华王云峰
关键词:褐牙鲆生态学特征水产养殖
海洋浮游植物薄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浮游植物薄层是指位于水体次表层、厚度从几厘米到几米的高丰度浮游植物分布层。与大洋相比,在河口、海湾和近海的浮游植物薄层往往分布浅、强度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浮游植物薄层的形成和维持不仅受到层化、楔入、剪切等物理过程的调控,也与浮游植物的生长、聚集及浮游动物的差异化捕食等生物生态学过程有关,目前围绕浮游植物薄层的形成机制已提出了趋旋俘获等假说。浮游植物薄层对其生长、繁殖、防御等具有重要意义,有的浮游植物薄层聚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藻,与有害藻华的发生关系密切。深入研究浮游植物薄层的成因,将为阐明有害藻华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王云峰颜天颜天张清春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海洋生态有害藻华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浮游细菌与赤潮及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3年
海州湾是南黄海赤潮高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细菌与赤潮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在海州湾赤潮期间进行了现场调查,采集了8个站位的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样品,获取了温度、盐度、叶绿素a以及氮、磷、硅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赤潮原因种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情况。结果显示,此次赤潮原因种为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塔胞藻(Pyramimonas sp.),发生赤潮时水温、盐度较低,盐度与赤潮异弯藻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调查海域的浮游细菌情况,结果显示赤潮发生站位的浮游细菌多样性略低于其他非赤潮发生站位,优势细菌与其他站位有明显不同,以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为主。赤潮发生站位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站位可能处于不同的赤潮阶段,对浮游细菌群落具有不同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杆菌目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表明黄杆菌目与赤潮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詹皓禹宋敏杰王云峰颜天
关键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因子赤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