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飞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显微组织
  • 3篇力学性能
  • 3篇力学性
  • 2篇再生复合材料
  • 2篇离心铸造
  • 2篇复合材料
  • 2篇FE-C
  • 2篇复合材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圆角
  • 1篇圆角滚压
  • 1篇载荷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碳化物
  • 1篇曲轴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重熔

机构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一拖集团...
  • 1篇一拖(洛阳)...

作者

  • 8篇王云飞
  • 6篇宋延沛
  • 3篇毕双绪
  • 2篇王卫超
  • 1篇张森
  • 1篇张文琼
  • 1篇苏娟华
  • 1篇史效强
  • 1篇周旭东
  • 1篇张亮

传媒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铸造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2008全国...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变质处理对高碳高铬镍合金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力学性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MMS-1G高速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对高碳高铬镍合金钢性能以及磨损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稀土变质的高碳高铬镍合金钢与未变质的高碳高铬镍合金钢相比,其硬度提高了3.0%,冲击韧性提高了46.7%,耐磨性提高了30.0%,磨损形貌由犁沟和疲劳裂纹变为犁沟和塑性变形。
王云飞宋延沛毕双绪
关键词:变质处理力学性能耐磨性
耐热耐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对不同成分的耐热耐磨铸钢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两种耐热耐磨铸钢的铸态组织均为马氏体和少量珠光体;淬火回火后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呈连续网状、鱼骨状分布的合金碳化物。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种试验钢的铸态硬度与热处理后硬度分别达到51.8、43.7HRC和58.3、58.4HRC;热处理后的冲击韧度分别达到2.6和4.1J/cm2。
王卫超宋延沛王云飞张亮
关键词: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板料弯曲成形工艺优化及回弹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特性,利用正交试验获得的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建立输入为弯曲工艺参数、输出为回弹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样本检验了ANN模型的准确性,从而缩短设定工艺参数的时间,在工艺参数取值范围内,采用ANN模型代替CAE软件模拟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与正交试验、数值模拟三者结合用于板料弯曲成形参数优化,可以缩短优化工艺参数的时间。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并能获得比单纯使用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更为优化的结果。
张文琼苏娟华李丽春王云飞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工艺参数回弹
两种耐热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本文对两种不同成分的耐热耐磨铸钢在相同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两种耐热耐磨铸钢的铸态组织均为马氏体和少量珠光体。淬火回火后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呈连续网状、鱼...
王云飞宋延沛
关键词: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合金碳化物马氏体
文献传递
曲轴圆角最优滚压力的有限元模拟被引量:7
2006年
针对不同的工况,曲轴最佳滚压力很难确定。基于最佳残余应力理论,应用MARC有限元软件确定了42CrMo YC4110ZQ曲轴在最大扭矩工况下,滚压强化所需要的最优滚压力为40520N。
周旭东史效强王云飞
关键词:曲轴圆角滚压
WC_p/Fe-C再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废旧复合材料的重熔和离心铸造,获得了由外表面厚度达10~15mm的再生复合材料层和芯部Fe-C基体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厚壁环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厚壁环外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HRC55.8~63.3),芯部Fe—C基体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5.7-6.9J/cm^2)和较高的抗压强度(2460-2680MPa),适用于高速热轧领域的工作环境;随着离心机转速(780~920r/min)的提高,试样整体的硬度在增加,基体的抗压强度也在增加,而试样整体的冲击韧性在减小。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碳化钨颗粒(WC,)排列紧密,分布均匀,其体积分数高达54%~70%;随着离心机转速的提高,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WC,的体积分数升高;在重熔再生过程中,WCp的表面被高温Fe-C合金熔体局部溶解使基体被高度合金化,在随后的冷却成形中,试样芯部基体组织内原位析出了碳化钨结晶体,以及含有Fe、W等元素的细粒状和网状的碳化物相。
毕双绪宋延沛王云飞
关键词:离心铸造再生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离心铸造WC_p/Fe-C再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离心铸造法获得了WCp/Fe-C再生复合材料圆环铸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AX电子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再生复合材料组织中增强相的分布、形态及基体组织。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圆环试样组织中WCp沿径向偏聚于外侧,形成由表面10~15mm厚的WCp/Fe-C复合材料工作层和芯部Fe-C合金基体层组成的复合结构试样。通过对比发现,离心转速越大,WCp向工作层偏聚的趋势就越大。环形试样工作层组织中,大量未溶WCp均匀地分布于贝氏体基体中,并有少量枝状碳化物析出;在中间过渡层中,WCp体积含量急剧下降,并出现细小的WCp层;在芯部Fe-C合金贝氏体基体上,原位析出短杆状碳化物及网状碳化物,并含有少量球状石墨。
毕双绪宋延沛王云飞
关键词:离心铸造再生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分析重熔
一种新型导轮材料高速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使用MMS-1G高速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机,以一种正在开发的导轮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定的试验方案,考察了该材料在不同载荷和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和磨损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和磨损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试验条件下,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随载荷和磨损速度的增大,磨损机制有从磨粒磨损过渡到疲劳磨损的趋势。
王云飞宋延沛王卫超张森
关键词:载荷磨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