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丽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风湿关节炎
  • 3篇性关节炎
  • 3篇灸治
  • 3篇类风湿性
  • 3篇类风湿性关节...
  • 3篇风湿性
  • 3篇风湿性关节炎
  • 3篇艾灸
  • 2篇针刺
  • 2篇灸法
  • 2篇艾灸治疗
  • 2篇HPAA
  • 1篇胆碱能抗炎通...
  • 1篇电活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试验

机构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西省针灸研...
  • 1篇四川省中西医...

作者

  • 9篇王兴丽
  • 6篇刘旭光
  • 3篇左帮平
  • 2篇杨涵棋
  • 1篇任玉兰
  • 1篇蔡定均
  • 1篇陈婷
  • 1篇王维佳
  • 1篇黎海军
  • 1篇周奇志
  • 1篇杨馨
  • 1篇钟振东
  • 1篇王建强
  • 1篇张琳
  • 1篇张耀
  • 1篇高秀花
  • 1篇周建伟
  • 1篇张天生
  • 1篇乔荣斌
  • 1篇徐玉琴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2012‘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卒中后尿失禁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卒中后尿失禁是脑卒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容易诱发尿路感染、褥疮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本文就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患者出现尿失禁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解释:①排尿通路受损,高级排尿中枢与低级排尿中枢之间的联络中断,阴部神经对膀胱外括约肌的收缩失调控;②卒中后出现部分认知及言语功能障碍,致使患者丧失排尿的主动性;③脑缺血缺氧引起β内啡肽含量升高,导致患者正常的神经调节及觉醒周期遭遇破坏。
王建强王兴丽张琳张天生
关键词:外括约肌阴部神经言语功能障碍Β内啡肽卒中后脑缺血缺氧
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穴频次最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最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最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张义任玉兰王兴丽刘旭光
关键词:中风偏瘫用穴规律
生理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陈婷蔡定均周奇志王兴丽杨涵棋杨露晨刘旭光
关键词:肌电
切断迷走神经对艾灸调控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关节滑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索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胆碱能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RA疾病模型,运用颈部左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作为干预手段,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滑膜液TNF-α、IL-1、IL-6、HMGB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RA模型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RA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假手术组关节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无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治疗组比较,艾灸治疗迷走神经切断组滑膜液中TNF-α、IL-1、IL-6、HMGB1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假手术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艾灸能抑制实验性RA家兔关节滑膜液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RA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张耀刘旭光杨涵棋杨馨王兴丽钟振东
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艾灸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液细胞因子
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HPAA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其对实验性R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造模,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于造模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测量各组膝关节周长,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S)含量。结果:各艾灸组膝关节周长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隔姜灸组下降幅度最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模型组,各艾灸组CRF、CS含量明显降低,ACTH明显升高;各艾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隔姜灸可能有更好的作用趋势;不同灸法对HPAA功能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艾灸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同灸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秀花王兴丽刘旭光贾敏黎海军
关键词:不同灸法类风湿关节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CRFACTH
不同灸法治疗实验性RA的抗炎效应及对HPAA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直接灸、隔姜灸、温和灸)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不同灸法对实验性 RA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  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
王兴丽
关键词: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炎效应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要求的37篇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以头面部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对顽固性面瘫定义的界定,所有文献缺乏统一标准;37篇文献中有18篇设立了对照组,但为随机对照者16篇;文献证据质量分级较低;干预措施多样化,不能很好地判定临床疗效与某一治疗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少,其效果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左帮平王兴丽王维佳徐玉琴冯飞乔荣斌周红星周建伟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刺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性反应、软骨吸收、骨质破坏和骨纤维化。目前对RA的治疗,多以免疫抑制和非甾体抗炎药物为主。艾灸作为中医...
王兴丽左帮平刘旭光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灸疗法动物试验
文献传递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对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复习,从中枢作用机制和外周作用机制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以"艾灸温热刺激-HSP70表达与调控-抗炎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不同灸法治疗RA的抗炎效应及其HSP70分子调控机制。
王兴丽左帮平刘旭光
关键词:关键词艾灸类风湿性关节炎HSP7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