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波
-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迷途》之“迷”在何方
- 2011年
- 李运启的长篇小说《迷途》是对改革开放至今社会转型期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精神境遇的深刻反映。主人翁陈文秀在这个时代中丧失了理想,迷失于欲望,犹豫于生死,走向了迷途,归根结底乃是丧失了信仰或者价值观,其命运犹如欲望时代的寓言:诸多的诱惑正如一条条岔路,人们随时都可能走进欲望的迷宫。
- 杨向荣王园波
- 关键词:《迷途》欲望价值观
- 艰难描画:西美尔的思想肖像
- 2013年
-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西美尔思想肖像为:社会学家西美尔、哲学家西美尔、现代性思想家西美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美尔研究基本沿循了弗里斯比开创的现代性的研究范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西美尔的思想肖像也越来越清晰,不同的人从西美尔的思想中各取所好,给他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虽然每个标签都洞悉到了西美尔思想的某个侧面,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谁依然无法描绘一幅完整的西美尔思想肖像。如何在思想史的谱系中找出西美尔的坐标,同时又兼顾西美尔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是当前西美尔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所在。
- 王园波
- 关键词:西美尔思想史审美现代性
- 卢卡奇对西美尔的态度转变历程
- 2014年
- 卢卡奇对西美尔的态度经历了着迷、疏离到批判的历程。两人1905到1910年的德国相遇为卢卡奇全面学习西美尔提供了契机。1910年起卢卡奇逐渐疏离了西美尔,认为他是个"过渡哲学家"。从1923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伊始,卢卡奇对西美尔的相对主义作风和非理性主义色彩进行了猛烈批判。
- 王园波
- 关键词:西美尔卢卡奇文化悲剧非理性主义
- 《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被引量:4
- 2012年
-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死亡在小说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既显得静美也显得悲美,作为个体救赎的死亡无疑是虚妄的,无助于现代个体的现实回归,只能让个体从存在走向毁灭。
- 王园波
-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死亡美学审美救赎
- 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反思1980年代西学译介
- 2013年
- 1980年代西学译介与《讲话》之间既有跨越时空的承继,也有处于不同现实背景中的裂痕。它迎合着《讲话》中借鉴扬弃外国文化的思想却迷失在照搬的漩涡;它抱着启蒙大众的目的却成就了知识精英的仓促补课;它妄图去政治化却不仅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性,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成为了一股合政治化的力量。
- 王园波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去政治化
- 齐美尔与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关联研究
- 20世纪初期的德国相遇为青年卢卡奇全面系统学习齐美尔提供了契机。中产阶级的家族出身保证了两人兴趣相投的可能,而去犹太化的犹太身份则使他们具有共同的种族无意识。新康德主义的时代思潮则赋予了他们相似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倾向,使两...
- 王园波
- 关键词:齐美尔卢卡奇文化哲学异化思想
- 文献传递
- 网络时代文艺研究的新收获——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
- 2012年
- 欧阳友权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所著《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一书,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文艺现象进行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充盈着对数字化语境中文艺转型的反思和洞见,视野宏阔,学理深刻,对于网络时代文艺研究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 杨向荣王园波
- 关键词:数字媒介
- 从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生态美学理论建构
- 2012年
-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美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 王园波
- 关键词:生态美学审美生存异化
- 西美尔对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的影响
- 2014年
- 西美尔是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的主要源泉。西美尔指出,现代文化的分裂造成了文化悲剧,青年卢卡奇象西美尔一样对现代文化的危机作出了诊断,将其视为异化的表征。西美尔认为劳动分工是主客观文化分离的动因,虽然马克思等也曾对劳动分工有过精辟论述,然而青年卢卡奇却是透过西美尔的眼睛来认识劳动分工的。西美尔文化悲剧的本质在于生命与形式的冲突,青年卢卡奇同样将其视为自己思想的基础型结构,并试图在资本主义异化面前打破心灵与现实的壁垒,探索并建立新形式,以结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悲剧。
- 王园波
- 关键词:西美尔青年卢卡奇异化劳动分工文化悲剧
- 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内在悖论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毛泽东对鲁迅的言说中,毛泽东时而从政治层面,时而从情感层面对鲁迅及其为文学创作展开论述。在毛泽东的言说视域中,政治标准主要基于政治因素层面上的考虑,而情感标准则主要是出于非政治因素。政治标准与情感标准的双重变奏,构成了毛泽东言说鲁迅的复杂性。
- 杨向荣王园波
-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标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