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华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全麻
  • 3篇麻醉
  • 2篇苏醒
  • 2篇苏醒延迟
  • 2篇隆乳
  • 2篇隆乳术
  • 2篇氯胺酮
  • 2篇芬太尼
  • 2篇OREXIN
  • 1篇递质
  • 1篇电针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异氟醚
  • 1篇异氟醚麻醉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医...

作者

  • 7篇王志华
  • 4篇董海龙
  • 3篇孙焱芫
  • 2篇成丹丹
  • 2篇张巧梅
  • 2篇王强
  • 2篇杨海帆
  • 1篇吴志新
  • 1篇柴薪
  • 1篇曾毅
  • 1篇李立亚
  • 1篇昝志
  • 1篇肖昭扬
  • 1篇高淅
  • 1篇杨岑
  • 1篇张丽娜
  • 1篇栗勇
  • 1篇吴畏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全国第四次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Orexin在老年动物全麻苏醒延迟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 老年患者全麻后常发生苏醒延迟,其原因还不清楚.研究发现,神经递质Orexin在全麻苏醒过程中表达上调,起主动的促醒作用.由此我们推想:老年患者麻醉苏醒延迟可能是由于其orexin表达水平下降所致.但是我们近期的临床...
王志华杨海帆董海龙
关键词:全麻苏醒延迟病理机制动物实验
全身麻醉和睡眠的调节机制和功能间的联系与区别被引量:12
2014年
全身麻醉技术应用至今已有160多年,目前我国每年有大约3,000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他们中至少1/3会接受全身麻醉治疗.人们习惯把全麻引起的意识消失称为“睡眠”状态.与睡眠一样,全身麻醉也表现为可逆性的意识消失、无记忆、无自主活动和对相应强度的刺激不产生反应,已有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和睡眠享有部分相同的调节机制.然而全麻并不等同于睡眠,两者之间存有差异.睡眠紊乱可以影响全麻效能,麻醉后的睡眠行为也会产生变化.本文将从两者的表型、脑电图(EEG)改变、调节机制以及功能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来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吴畏王志华昝志吴志新董海龙
关键词:全身麻醉睡眠紊乱麻醉技术睡眠行为全麻
小剂量氯胺酮在不插管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不插管全麻,具有可控性好,诱导苏醒迅速,无蓄积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日间手术的麻醉;但瑞芬太尼快速诱导时可引起胸壁肌僵、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氯胺酮广泛用于临床基础和静脉复合麻醉,具有镇静...
成丹丹王志华曾毅王强孙焱芫
关键词:氯胺酮隆乳术
文献传递
不同方式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平行分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平行分组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择期行骨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等大中型手术的病人,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4—91岁,体重35~95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A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然后芬太尼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PCIA;B组: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6mg用生理盐水配稀释至100ml,进行PCIA;C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6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进行PCIA。3组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10min。分别于术毕、术后4、8和24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24h内记录镇痛有效、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术后24和48h时随机选择一个中心B组镇痛泵内容物,取样后进行微生物培养试验。结果共完成2596例,其中A组875例、B组946例、C组775例。与A组比较,B组术毕、术后4、8和24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评分均降低,C组术毕、术后4、8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降低,术后4、8h时镇静评分升高,2组镇痛有效率均升高,B组过度镇静发生率降低,C组过度镇静发生蛊升高,2组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C组术后头晕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有效率、恶心、呕吐以及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8h时镇静评分升高,过度镇静发生率升高,头晕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24、48h时泵内容物标本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对于大中型手术病人,氟比洛芬200mg复合芬太尼0.6mgPCIA(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量2ml�
王志华张巧梅柴薪肖昭扬董海龙孙焱芫
关键词:氟比洛芬芬太尼镇痛病人控制
电针对小鼠脑缺血后Neurogenin2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百会穴对成年小鼠脑缺血损伤后Neurogenin2(Neurog2)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电针+对照组,缺血组,电针+缺血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全脑缺血模型(20 min)。电针组于建模后24 h后连续电针刺激百会穴5 d,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eurog2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且应用total motor scores(TMS)法评估神经功能,分析电针刺激7 d后Neurog2的表达对脑缺血小鼠神经认知的影响。结果:Neurog2基因在脑缺血后3 d表达逐渐增加,5 d最高,7d开始下降,给予电针治疗后,Neurog2的表达较缺血组明显增加,而且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中也优于缺血组(P<0.05)。结论:脑缺血激活Neurog2基因表达,电针可促进Neurog2表达增加,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张巧梅李立亚高淅王志华王强
关键词:电针神经功能小鼠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隆乳术麻醉的效果和意义。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n=20)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氯胺酮组(PR-K组,n=20)。两组诱导起始效应室靶浓度相同,PR-K组于诱导时单次静注氯胺酮0.4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PR-K组较PR组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用量少。结论:单次静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可安全用于隆乳术麻醉,兼具良好的麻醉效应和经济效益。
成丹丹王志华杨岑栗勇孙焱芫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靶控输注隆乳术
orexin一型受体降低参与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苏醒延迟的作用机制
背景:本实验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异氟醚介导的全身麻醉,老年患者的觉醒时间长于青年患者,但血浆中orexin含量高于青年患者.而以往基础研究证明,orexin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起促觉醒作用.那么,增高的orexin水平为什么...
冉明梓王志华杨海帆张丽娜董海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