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310例,其中植入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78例,双腔(DDD)起搏器164例,心室抑制型频率应答(VVIR)起搏器16例,双腔频率应答型(DDDR)起搏器5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结果:除去由于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长间歇而仅可植入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外,本组病例DDD(R)起搏器植入率达82.4%。DDD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缺血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不全明显改善,运动耐量也明显提高,无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非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脑缺血症状消失率为84.2%,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性起搏组,12.3%的患者有起搏器综合征。结论: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 叶行舟任利群智宏王惠萍王润明陆静
-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非生理性起搏心功能房颤
- 射频消融术心肌损伤的评价被引量:1
- 2005年
- 叶行舟智宏黄玉许桦王惠萍王润民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肌钙蛋白T
-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即手术1周后出现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从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10例中有5例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1.6%,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35.7%。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较低,与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关。
- 智宏叶行舟任利群王惠萍王润明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并发症
- 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血压变异指标与心率变异频谱低频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血压变异指标与心率变异频谱低频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步记录 3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 2 4h的心电图及血压值 ,并对观察指标SDNNIndex和相应时间的动态血压舒张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舒张压与SDNNIn dex相关系数为 0 .35 2 9
- 黄劬王润民王惠萍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自主神经HRV
- 心房、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T评价射频消融心肌损伤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术前、术后患者心房血与外周血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的变化,评价外周血cTnT在诊断心肌微小损伤(MMD)中的敏感性。方法因心律失常行RFCA的患者1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采外周静脉血及心房血,术后24、48h采外周静脉血,行cTnT和心肌酶测定。结果RFCA前后,外周血与心房血cTn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房血、外周血cTnT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外周血术后即刻cTnT最高,48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RF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为MMD,检测cTnT灵敏度明显高于心肌酶。
- 叶行舟智宏黄玉许桦王惠萍王润民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