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动物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液压冲击
  • 2篇液压冲击伤
  • 2篇生物作用
  • 2篇双酚
  • 2篇双酚A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脑震荡
  • 2篇脑组织
  • 2篇击伤
  • 2篇法医
  • 2篇冲击伤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广东南天司法...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眉山市公安局

作者

  • 14篇王文东
  • 5篇程薇波
  • 4篇吴德生
  • 3篇王晔
  • 3篇杨静
  • 3篇孙丁
  • 3篇陈晓刚
  • 3篇彭其毅
  • 3篇潘洪富
  • 3篇刘敏
  • 2篇余文三
  • 2篇郑虎
  • 2篇刘玉清
  • 2篇陈锐
  • 2篇庞定国
  • 2篇王正书
  • 2篇严治
  • 2篇黄毅娜
  • 2篇徐培渝
  • 1篇唐学阳

传媒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L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后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为探讨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15,30min,1,3,6,12h,1,4,7,14d以及正常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Fas-L的表达。结果发现伤后1hFas-L开始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出现表达,随时间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伤后3hFas-L表达显著增加,伤后12h达高峰,损伤4d后Fas-L表达逐渐减弱,14d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证明,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不仅出现于脑损伤邻近,在远离损伤部位的脑组织亦有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Fas-L表达可望为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根据Fas-L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潘洪富王晔陈晓刚杨静李雷波彭其毅王文东刘敏
关键词:FAS-L免疫组化法医学鉴定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体内甄别实验初探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二巯基敌枯双对甲状腺的生物作用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是否属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方法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n=3 0 )和实验组 ( n=3 0 )。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 g/kg。于给药第 5 d、第 10 d和第 2 0 d,动物称重后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 T4和 TSH的浓度 ;取动物甲状腺称重测定甲状腺脏器系数 ;常规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用免疫酶法测定核增殖抗原 ( PCNA)在甲状腺中的阳性表达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甲状腺琥珀酸脱氢酶( SD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 TPO)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 P<0 .0 5 )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实验组各期 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 P<0 .0 5 ) ;实验组各期甲状腺滤泡上皮内 SDH和 TPO酶活性也明显增高 ( P<0 .0 5 )。
程薇波孙丁李群英王文东肖邦良吴德生
关键词:组织化学
对-壬基酚的幼雌SD大鼠子宫营养试验敏感指标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究典型的外源性雌激素对 -壬基酚 (p- NP)的幼雌 SD大鼠子宫营养试验敏感指标及其机理。方法 用 2 1d龄 SD雌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花生油溶剂对照组 ,p- NP6 0 mg/ kg、90 mg/ kg和 12 0 mg/ kg,苯甲酸雌二醇 (E2 B,0 .4 mg/ kg)阳性对照组共 5组 ,每天灌胃一次给药 ,连续 3d。于末次给药后 2 4 h处死动物 ,取子宫称湿质量。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雌激素基因产物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E2 B0 .4 m g/ kg、p- NP90 mg/ kg和 12 0 m g/ kg组的子宫湿质量、子宫 /体质量比与溶剂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 p- NP6 0 mg/ kg组的子宫固有层和肌层细胞核有 PR,ER及 PCNA表达 ,且有随剂量递增趋势。结论 子宫营养试验检测雌激素基因产物比其它指标敏感 ,固有层和肌层细胞增生是子宫湿质量增加的原因。
黄毅娜程薇波徐培渝余文三李琼英王文东王正书庞定国刘玉清
关键词:对-壬基酚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鼠弥散性脑损伤hsp70mR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寻找脑损伤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复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用原位杂交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的大鼠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部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 hsp70 m RNA表达情况。结果 发现不同损伤时间 ,hsp70 m RNA表达的强弱不同 ;在损伤 5 m in后即可在脑干、丘脑、皮质等部位检测到 hsp70 m R-NA,6 h达高峰 ,12 h后减弱。结论  hsp70 m RNA可以作为早期脑弥散性损伤的指标 ,并可用于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判定。
王晔潘洪富张夔鸣陈晓刚彭其毅王文东刘敏
关键词:原位杂交HSP70MRNA
大鼠脑震荡伤后脑组织HSP70、bFGF及TGF-β1表达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后30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呈弥散性分布的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h达高峰,伤后1d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伤后3h,在大脑皮质、海马区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增多,至12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伤后6h~1d,在大脑皮质、海马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3d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HSP70、bFGF、TGF-β1在脑震荡后脑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陈锐余彬华胡玲严治王文东刘敏
关键词:脑震荡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Ⅲ:时效关系的探讨
2003年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二巯基敌枯双所致甲状腺的形态、血清 T4 和 TSH改变 ,探讨二巯基敌枯双生物作用的时效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 ,实验组给予二巯基敌枯双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剂量为 5 0 mg/ kg体重。于实验组的给药第 1d、第 3d和第 5 d,分别放血处死两组动物。测定血清中 T4 ,TSH的浓度 ;取动物甲状腺称重 ,同时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第 3d和第 5 d实验组血浆 TSH的浓度和对照组相比 ,显著增高 (P<0 .0 5 ) ,第 5 d实验组动物的甲状腺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学观察到该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局灶增生成增生斑。第 3d实验组甲状腺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尽管无差异 ,但组织学观察到该组甲状腺滤泡上皮已增生成复层。结论 :TSH、甲状腺的脏器系数和甲状腺的组织学观察在本实验中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而且最早出现生物学指标变化的时间是实验第 3d。
程薇波孙丁王文东吴德生
关键词:生物作用时效关系
围生期双酚A暴露对雄性子代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围生期双酚A暴露对大鼠雄性子代腹侧中脑区多巴胺神经元凋亡及对酪氨酸羟化酶(tyros ine hydroxy lase,TH)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孕鼠自妊娠第10 d起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每日给予50(高)、5(中)、0.5(低)、0(对照)m g/kg.bw双酚A灌胃染毒,于子代出生后(postnata l day,PND)第21、30 d取雄性仔鼠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腹侧中脑区C aspase-3、B cl-2和TH的表达,原位凋亡检测PND 21时腹侧中脑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仔鼠出生后的两个检测时间点,高、中剂量染毒组的腹侧中脑区与对照组相比C 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B cl-2表达明显降低,PND 21时腹侧中脑区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PND 21及PND 30时腹侧中脑区TH表达降低。结论围生期双酚A高、中剂量暴露能导致断乳期雄性子代鼠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增加,使腹侧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富集区酪氨酸羟化酶减少,从而影响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功能。
林勇张浩王文东吴德生蒋颂辉屈卫东
关键词:双酚A细胞凋亡酪氨酸羟化酶
腿-尾固定法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组织学等指标上有无差别来判定固定的效果。结果固定2和4周,右后肢肌肉明显较左后肢萎缩,骨骼短小;固定2周后,右后肢股骨湿重(303±31)mg比对侧平均下降了约30%,P<0.01,t=4.36。灰重(55.2±6.4)mg,比对侧下降了近50%,P<0.01,t=5.00。骨密度(7.23±0.76)×10-2g/cm2,比对侧下降了30%,P<0.01,t=3.20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生物力学指标值也均明显地较左后肢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右后肢胫骨近端骨小梁明显地比对侧稀疏,破骨细胞增加等,符合骨质疏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腿尾固定法是一个成功、简便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郑虎陈孟诗张银柱王文东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织学
子宫营养试验检测双酚A的雌激素样活性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采用子宫营养试验 ,检测双酚A(BisphenolA ,BPA)的雌激素样活性 ,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成年SD雌性大鼠 (2 1d) 10 0只 ,分为BPA 2 0 0mg/kg、4 0 0mg/kg和 80 0mg/kg 3个剂量组 ,溶剂对照组 (花生油 )和阳性对照组 (苯甲酸雌二醇 ,EstradiolBenzoate,E2 B) 0 .4mg/kg ,每天一次灌胃给药 ,连续给予 3d和 7d。于末次给药的第 2 4h处死动物取子宫。结果 :3d和 7d两个时段 ,E2 B、BPA 4 0 0mg/kg和 80 0mg/kg 2个剂量组子宫湿重、子宫 /体重比、平滑肌厚度和宫腔上皮高度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给予BPA 7d还使未成年SD雌性大鼠阴道开口时间提前。结论 :BPA具有弱雌激素样效应 ,子宫湿重增加可能与平滑肌增生有关。
黄毅娜程薇波徐培渝余文三王文东王正书庞定国刘玉清
关键词:双酚A雌激素样活性
“利宁”凝胶用于气管表面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利宁”凝胶(1%丁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用于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50mg/kg全身麻醉后,利宁组插入前端3cm均匀涂有“利宁”凝胶的特制大鼠气管导管;对照组插入同型导管,但不使用“利宁”凝胶。观察气管插管后的耐受情况,插管4h后,取气管粘膜与气管导管接触部位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两组大鼠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嘴唇红润,呼吸通畅;两组大鼠气管粘膜标本均未见形态学改变,双肺观察也无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加的现象,病理切片检查未见嗜酸性细胞,白细胞浸润。结论“利宁”凝胶用于气管插管时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对实验动物大鼠呼吸道未见过敏及炎性反应。
杨静刘进龚春雨程微波王文东
关键词:气管插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