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才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2篇自我
  • 2篇柳下惠
  • 1篇道家
  • 1篇兄弟
  • 1篇虚构
  • 1篇儒家
  • 1篇史书
  • 1篇士人
  • 1篇内圣
  • 1篇内圣外王
  • 1篇自我认同
  • 1篇自我完善
  • 1篇外王
  • 1篇王熙凤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家
  • 1篇文学家族
  • 1篇六朝
  • 1篇家族文学
  • 1篇角色

机构

  • 6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文才
  • 1篇方丽萍

传媒

  • 3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展氏双杰到兄贤弟盗——柳下惠兄弟角色属性的早期演变
2010年
柳下惠及其弟展喜,在先秦时期经历过角色属性的演变。在儒家那里,柳下惠由历史人物、政治人物演变成故事传说中的主角、道德高尚的贤人。这种演变在《论语》、《孟子》、《荀子》及毛诗中一脉相承,显示的是道德化倾向日益明显的趋势,所涉领域由社会生活深入到个人的私密空间。《庄子》出现的展氏兄弟是文学形象,相关寓言虽然是虚拟,但有其生成的根据,留下历史的投影。
王文才
关键词:柳下惠儒家道家角色转变
史书魅力管窥
2010年
史书素以"尚实"为贵,但仅有"实"是不够的,在"实"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想像、虚构,会使优秀的史书陡然增色。
王文才
关键词:史书虚构
由外王到内圣:自唐至清士人的精神轨迹——以《翰苑集》和《读通鉴论》为中心
2011年
《翰苑集》和《读通鉴论》分别是陆贽和王夫之各自的代表作。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轨迹:由"外王"向"内圣"迁转,由"帝王师"向"民众师"迁转。这一轨迹一方面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封建体制下的不断边缘化过程,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内圣"是他们抵御日渐边缘的社会地位、强化自我认同和优越感的手段。
王文才方丽萍
关键词:士人内圣外王自我认同
六朝文学家族繁盛原因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六朝时期文学家族数量之多,为其他时代所罕见。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可以深化对文学创作与时代特征关系的认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躬亲创作,社会环境的催生,浓厚的家族文化熏陶,江南秀美山水的浸染,促进了家族文学的繁荣。同时文学团体形成、儒释道思想的活跃,对创作技巧的提高、文人思想的解放、文学创作的繁荣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
王文才
关键词:六朝家族文学
惊人的相似——骊姬与王熙凤形象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对先秦史书《国语》中的骊姬和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二人 ,从其出场方式、性格为人以至最后结局等处入手 ,并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她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王文才
关键词:王熙凤
柳下惠形象的历史流变
2011年
柳下惠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范。这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体现了古人对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王文才
关键词:柳下惠自我完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