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洵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达拉奉联合黄体酮对衰老脑出血小鼠模型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黄体酮(progesterone)对衰老脑出血小鼠模型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40只雄性小鼠(20~22月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和黄体酮联合用药组(联合组),每组35只。采用脑部纹状体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建立小鼠的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组于术后2 h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2次/d;联合组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腹腔注射黄体酮8 mg/kg,1次/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未建模)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4组均连续给药14 d。给药14 d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各组小鼠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并测定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损伤体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mNSS、脑组织含水量最高,假手术组mNSS、脑组织含水量最低,联合组mNSS、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和模型组(P<0.01)。联合组脑组织肿胀率、脑损伤体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和模型组[(6.56±2.26)%、(2.04±0.62)mm^3vs(10.34±3.28)%、(3.19±0.70)mm^3和(14.56±4.26)%、(3.84±0.72)mm^3,P<0.05]。假手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最高,模型组丙二醛、活性氧、白细胞介素6(IL-6)、TNF-α水平最高,依达拉奉组丙二醛、活性氧、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SOD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PI3K、Akt、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水平显著降低,NF-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水平显著增高,联合组PI3K、Akt、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水平显著增高,NF-κB、Caspase-9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联合组比较,假手术组、依达拉奉组、模型组PI3K、Akt、p-PI3K、p-Akt水平降低,NF-κB、Caspase-9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 郑建新王爽凌会敏王洵
- 关键词:孕酮脑出血白细胞介素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96例,莫西沙星治疗组(试验组)9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组(对照组)98例,对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0.8%,对照组69.6%(P=0.34);痊愈率分别为试验组81.6%,对照组60.2%(P=0.38),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86.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4.0%(P=0.0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6%,对照组4%(P=0.7)。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的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鲜颖邢丽华王洵李洪浩王静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老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科诊治的86例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近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溶栓组90d的预后不良发生率、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复发率、病死率、出血转化率以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等因素与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OR=1.89,95%CI(1.92,6.82),P=0.024]。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HMCAS急性脑梗死病人能显著改善其90d的NHISS评分,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转化风险。
- 郑建新王洵王丹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 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需使用符合静脉溶栓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取栓后24h、7d、14d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梗死、HT(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郑建新王洵王丹杰
- 关键词:术后早期抗血小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