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蓉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障
  • 2篇白内障
  • 1篇单抗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诊断
  • 1篇眼表
  • 1篇眼表面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直视
  • 1篇少年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水肿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6篇成都市第七人...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江县人民医...

作者

  • 6篇王蓉
  • 3篇万灵
  • 2篇童渝眉
  • 1篇钟守国
  • 1篇王蓉
  • 1篇丘希忠
  • 1篇邓应平
  • 1篇钟捷
  • 1篇吴小飞

传媒

  • 3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液缺乏型干眼和混合型干眼患者睑板腺形态及功能差异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水液缺乏型干眼和混合型干眼患者睑板腺形态及功能差异。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9月至12月眼科门诊收治的干眼患者67例(67眼),其中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32例32眼(水液缺乏型组),混合型干眼患者35例35眼(混合型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表得分,采用LipiViewⅡ眼表面干涉仪测量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完全瞬目比例,拍摄并记录两组患者上、下睑睑板腺缺失率(MGDR),并进行睑板腺缺失严重程度的评估,检测或记录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水液缺乏型组和混合型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分别为(26.59±17.16)分和(29.31±15.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6,P=0.501)。水液缺乏型组患者上睑MGDR和FL评分均高于混合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完全瞬目比例、下睑MGDR、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水液缺乏型组患者上睑睑板腺缺失严重程度分级较混合型组增高(P<0.05),下睑睑板腺缺失严重程度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液缺乏型组患者上、下睑MGDR与FL评分均无相关性(r=0.281,P=0.119;r=0.012,P=0.947)。混合型组上睑MGDR与FL评分呈正相关性(r=0.399,P=0.018),下睑MGDR与FL评分无相关性(r=0.077,P=0.660)。结论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存在睑板腺缺失和萎缩,较混合型干眼患者上睑睑板腺萎缩更严重,角膜损伤更加明显。
王蓉王蓉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
白内障形态学诊断五级分类法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白内障形态学诊断五级分类法在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0例(620眼)的老年性白内障采用白内障形态学诊断的五级分类法进行形态学诊断分类,分析其混浊类型和程度并选择手术和手术方式。二级以下混浊(C1,N1,P1)者多不考虑手术,二,三级混浊(C2-3,NⅡ-NⅢ,P2,-P3)者选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四,五级混浊(C4,NⅣ,NⅤ,P4)者选用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二,三级混浊者380眼与同期收集的160例,180眼不分混浊级别的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作术后2~3级角膜水肿发生率的比较。结果500例(620眼,年龄56岁~86岁))的老年性白内障均完成了形态学诊断分类,显示核混浊为主者360眼占58%,后皮质混浊为主者90眼占14.5%,前皮质混浊为主者100眼占16.1%;核型白内障较多见。二级以下混浊者160眼占25.8%,二,三级混浊者380眼占61.3%,四,五级混浊者80眼占12.9%。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二,三级混浊者380眼(A组)的2~3级角膜水肿29眼发生率为7.6%,不分混浊级别的180眼(B组)的2~3级角膜水肿21眼发生率为11.7%,A组〈B组(P〈0.05)。结论白内障形态学临床诊断的五级分级法完善了白内障的临床学诊断,可判断白内障的混浊类型和程度,有利于白内障手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病例可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严重角膜并发症。
童渝眉钟守国王蓉丘希忠
关键词:形态学
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150例166眼行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36例146眼行传统去除Tenon’s囊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结膜充血时间、角膜上皮生长时间、BUT(泪膜破裂时间)、SIt(泪液分泌试验)、复发率,问卷调查了解术后疼痛等主观不适。结果:A组手术时间(25.43±3.18)min,较B组(33.87±3.74)min明显缩短。两组BUT、SIt结果分析均显示,A组术后泪膜功能恢复较快。术后1个月A组结膜充血16例(10.7%),B组24例(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主观不适评分(0.21±0.36)分,B组(0.38±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和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方面与传统术式并无显著差异,但改良术式能显著缩短手术持续时间、缩短泪膜功能恢复时间,且术后结膜充血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周期明显缩短,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
万灵王蓉童渝眉
关键词:改良式翼状胬肉
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干预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54例(60眼)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合并黄斑水肿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30眼)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对照组28例(30眼)行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注射.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组术后2周、12周BCVA分别为53.88±13.45、51.92±12.72,较术前44.18±12.92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个时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2周、12周BCVA分别为54.47±12.55、52.57±13.12,较术前45.07±13.17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个时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注药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21.78±2.99mmhg)、12周(24.46±3.12mmhg)眼压均较治疗前(16.76±3.88mmhg)明显增高,组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MT分别为520.33±120.45um、509.78±145.23um,治疗后2周CMT分别为298.76±97.55um、313.45±102.87um,治疗后12周CMT分别为385.66±117.64um、398.33±99.87um,治疗后CM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其他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在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两种治疗方法不相上下,但雷珠单抗更加安全、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万灵王蓉钟捷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干预
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调节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分别应用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初次戴镜及戴镜6个月后的调节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戴镜后裸眼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初次戴镜与戴镜6个月后的有效调节、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差异显著(P<0.05),戴镜6个月后实验组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与有效调节刺激、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相较于配戴框架眼镜其调节反应更为明显。
吴小飞王蓉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青少年近视
直视下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评价不依赖接触镜直视下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 试验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8例88眼在无麻醉情况下、不采用接触镜,直视行Nd:YAG激光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对照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80眼表面麻醉下利用接触镜固定行Nd:YAG激光切开晶状体后囊膜.观察两组治疗过程持续时间、激光能量、角膜上皮损伤情况、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78±2.12min,较对照组8.54±2.98min明显缩短.试验组平均激光能量20.3mJ,明显低于对照组(28.7mJ).试验组手术前角膜上皮染色阳性者11例(12.5%),手术后第一天12例(13.6%),手术前后染色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前角膜上皮染色阳性者9例(11.25%),手术后第一天17例(21.25%),手术前后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依赖接触镜直视下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与传统接触镜下激光治疗相比,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畏惧心理,同时非接触式的操作方式避免了角膜上皮的损伤及疼痛不适,节省激光能量,减轻了眼内光损伤.在治疗效果方面,视力预后与传统方式旗鼓相当,在临床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
万灵王蓉
关键词:直视ND:YAG后发性白内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