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龙

作品数:136 被引量:51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血管
  • 33篇起搏
  • 30篇心血管
  • 26篇心血管病
  • 26篇心血管病学
  • 26篇心脏
  • 26篇血管病
  • 26篇血管病学
  • 22篇起搏器
  • 20篇心电
  • 17篇电图
  • 17篇心电图
  • 17篇心肌
  • 16篇动脉
  • 16篇心房
  • 16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14篇心律
  • 13篇电极导线
  • 12篇心室

机构

  • 130篇北京大学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河北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秦皇岛市第二...
  • 3篇舟山市人民医...
  • 3篇北京市门头沟...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135篇王龙
  • 83篇李学斌
  • 65篇李鼎
  • 64篇郭继鸿
  • 52篇段江波
  • 50篇昃峰
  • 46篇苑翠珍
  • 31篇张萍
  • 21篇何金山
  • 20篇吴寸草
  • 16篇王伟民
  • 15篇赵菁
  • 14篇胡大一
  • 12篇朱天刚
  • 11篇权欣
  • 10篇郭飞
  • 10篇田轶伦
  • 9篇张海澄
  • 7篇丁荣晶
  • 7篇刘刚

传媒

  • 35篇中国心脏起搏...
  • 14篇临床心电学杂...
  • 12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华心脏与心...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VC与RVOT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的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查阅2008至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RVC的21例住院病例以及2008至2011年诊断为RVOT并行射频消融术的31例住院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窦律时常规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 (1)ARVC与RVOT两组V1导联QRS时限(QRSd)118.6±23.8ms vs. 98.5±20.6ms,两组V1与V6导联QRSd的差值19.9±8.2ms vs. 10.0±8.6ms,比值1.22±0.11 vs. 1.08±0.096。p值均<0.05;(2)ARVC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阳性率,QRS波碎裂阳性率以及QRS波局限性增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RVOT组。两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或QRS波碎裂两者之一阳性者71.4%vs. 16.1%;ARVC和RVOT两组右胸导联Epsilon波或QRS波碎裂或局限性QRS时限增宽三者之一阳性者85.7%vs. 16.1%;(3)ARVC组V1导联QRS波形态57.1%为r Sr(R)形,33.3%呈r S形;RVOT组12.9%为r Sr(R)形,83.9%呈r S形,p<0.001。结论 ARVC组V1导联QRS波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Epsilon波与右胸导联QRS波碎裂两者之一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若联合局限性右胸导联QRS波增宽三者之一阳性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特异性不变。窦性心律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有助于鉴别ARVC与RVOT。
王立群汤德欣苑翠珍王龙李鼎段江波昃峰李学斌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体表心电图
帕金森氏病引起类似心房扑动的心电图伪差一例
2007年
帕金森氏病引起的肢体震颤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心房扑动样伪差,食管导联心电图不能排除伪差,将震颤侧肢体导联上移至肩部伪差消失,组织多普勒有助于鉴别诊断。
王龙许原朱天刚
关键词:心电图学心房扑动震颤帕金森氏病
急性心肌梗死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特点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以及三度AVB与房室结血供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81例STEMI患者,并将581例分为研究组(合并三度AVB,n=27),对照组(未合并三度AVB,n=554),观察罪犯血管分布,以及房室结血供来源情况。将罪犯血管为右冠脉是否出现三度AVB,分为有三度AVB组和无三度AVB组两个亚组,观察三度AVB与右冠脉远端的左室后侧支发出的房室结动脉有无相关性。结果STEMI患者中三度AVB的发生率为4.6%,研究组中,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优势型96.3%(26例)、均衡性(1例);对照组中,左右冠脉优势型分别为4.3%(24例)、92.8%(514例),均衡型为2.9%(16例)。三度AVB全部发生于单支冠脉急性闭塞时。其中24例为右冠脉(RCA),2例为左前降支动脉(LAD),1例为左回旋支动脉。当一支或两支血管为慢性闭塞病变,另一支为急性闭塞时均未出现三度AVB。急性RCA闭塞时,是否累及房室结动脉(AVNA)与三度AVB的发生没有关系。结论STEMI时三度AVB均发生于单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多数发生于RCA急性闭塞时,但与RCA发出的AVNA无关。
孙程辉王龙王忠明王有余许哲通戴萌张海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急性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的使用寿命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
2013年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为最有效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手段,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电极为整套装置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电极绝缘层破损在植入后3年就超过了40%,电极故障会导致误放电治疗,增加病人痛苦或延误治疗。除颤器更换时是否拔除原电极是目前临床医生最难抉择的,拔除的并发症风险高,继续使用原电极故障的发生率会增高,待再拔除时风险较前明显提高。
崔泽岩王龙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心源性猝死电极寿命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尖球囊综合征二例被引量:1
2010年
例1 女,62岁,既往体健.因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并出现心前区剧烈闷痛2 h急诊入院,心电图示V2-6导联ST段明显抬高,BP 92/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急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6.4μg/L、肌酸激酶142μg/L、肌钙蛋白(TNI)4.21 μg/L,初步诊断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未见明显狭窄.
赵菁王龙胡大一王伟民郭继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征ST段明显抬高球囊心尖急诊冠状动脉
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415例患者平均年龄(63.8±11.7)岁,男性315例(75.9%)。局部囊袋感染310例(74.7%),菌血症75例(18.1%),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7.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5例(44.6%),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30例(55.4%)。穿刺点位于同侧锁骨下或腋静脉315例(75.9%),右侧颈内静脉入路100例(24.1%)。405例(97.6%)为右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10例(2.4%)由于不耐受单腔起搏模式而选择了右心房+右心室双腔体外临时起搏。临时起搏电极保留时间为(15.3±11.6)d,4例(0.9%)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中位随访24.5(7.8,51.3)个月期间,1例(0.3%)患者再次出现起搏器感染。结论:对于起搏器依赖患者在感染装置拔除后,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安全、有效,临时起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郑文成郑文成昃峰李学斌李鼎段江波段江波王龙
关键词:临时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左室电极的拔除与再植入:中国单中心经验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患者经静脉途径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的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RT/CRTD拔除术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方法、并发症以及成功率。结果共50例(CRT、CRTD分别为33、17例)拔除术患者(起搏器装置感染患者48例、左室电极故障2例)。共拔除左室电极50根(主动固定电极3根,被动电极47根)。左室电极的平均植入时间为55.3个月(1~204个月);左室电极拔除成功率100%(完全拔除94%,临床拔除6%);其中5例(10%)未使用工具徒手拔除,22例(44%)使用锁定钢丝拔除,1例(2%)应用锁定钢丝联合Evolution机械扩张鞘拔除,21例(42%)应用下腔辅助装置抓捕器(Snare)拔除,1例(2%)为内外科杂交手术完成电极拔除。住院期间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电极拔除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无次要并发症出现;共34例患者行CRT/CRTD再植入术,其中32例经右锁骨下静脉行左室电极再植入(28例右侧再植入成功),2例左侧成功再植入,左室电极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左室电极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再植入前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左室电极拔除后原侧静脉狭窄>50%的患者有15例(44.1%),原侧静脉闭塞3例(8.8%),左室电极拔除后再植入原侧静脉的有21例(61.8%),原有侧静脉狭窄或闭塞再植入选择其他侧静脉10例(29.4%),1例(2.9%)患者应用球囊扩张侧静脉后成功送入左室电极。结论对于CRT/CRTD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拔除心脏装置包括左室电极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左室电极拔出后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植入难度较大但具有可行性。
郑文成李鼎李学斌昃峰王龙段江波苑翠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意识丧失10d'于2017年11月23日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0天前无特殊诱因反复出现意识丧失,伴抽搐。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QT间期延长,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心室颤动(室颤)。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室间隔变薄、室间隔运动低平,左心室前壁、侧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
乌仁陶古斯段江波李学斌王龙李鼎昃峰
关键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高功率短时程隔离上腔静脉联合常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在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进行上腔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0例,对其中上腔静脉内伴有触发电位且肌袖长度≥3 cm者行上腔静脉隔离,最终纳入符合条件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入高功率组和常规功率组,每组30例。有效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点数、隔离时间、消融时间,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过程中发生的爆裂声(POP)、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全因死亡。结果高功率组消融14(13,15)个点后达到了上腔静脉隔离,少于常规功率组的20(18,22)个点(P<0.001)。高功率组上腔静脉隔离时间为8(7,9)min,短于常规功率组的17(14,20)min(P<0.001)。高功率组消融放电时间为78.0(71.1,80.0)s,短于常规功率组的200.0(167.5,212.5)s(P<0.001)。高功率组阻抗下降20.00(18.75,21.00)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5%),较常规功率组的12.00(11.75,13.25)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2%)下降更为明显(P<0.001)。高功率组1例(3.3%)患者发生POP,常规功率组3例(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和死亡。结论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上腔静脉隔离安全、有效。
段江波何金山吴寸草王龙李鼎昃峰周旭苑翠珍杨丹丹李学斌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电极拔除术后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性,36岁,17年前因长QT综合征(LQTS)行经静脉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左前胸)置入术后,7年前因左前胸囊袋感染,于右前胸行经静脉ICD植入术,1年前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电极拔除术。考虑患者年轻女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史、双侧前胸囊袋感染史、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符合全皮下ICD植入适应证,遂行皮下ICD植入,术后恢复良好。
李学斌段江波王龙李鼎昃峰田轶伦苑翠珍刘刚郭继鸿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感染性心内膜炎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