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慧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8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青海湖周沙漠化综合防治研究与试验示范
- 2013年
- 该项目是以青海湖湖周为研究区,通过遥感影像获取该区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变化,在青海湖湖东建立了综合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将苗圃培育筛选出的优良固沙植物种在示范区栽植试验,筛选出5种固沙植物种和4种典型综合治沙模式。该项目成果在青海高原高寒沙区推广应用,发挥了重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 张登山田丽慧吴汪洋
- 关键词:沙漠化
- 青海湖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 2012年
- 对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区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土壤水分随深度的变化较小,采取措施(人工植被+麦草方格沙障)的流动沙丘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异最大;从0—80cm平均水平看,土壤含水量为固定沙丘>流动沙丘>采取措施的流动沙丘;三种沙丘土壤水分与降雨的时间变化都基本一致,可以分为冻结滞水期(12月—翌年3月)、水分补偿期(4—7月)和失水期(8—11月)三个阶段,土壤含水量以夏秋季最高;降水对0—80cm的土壤水分都有影响,对上层土壤的影响更显著,采取措施的流动沙丘主要影响深度为60cm,固定沙丘为20cm;在流动沙丘上种植人工植被以及布设麦草方格沙障,可以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在植被恢复前能够有效减少风蚀,对于植物初期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 鲁瑞洁唐清亮桑艳礼魏殿生张登山石昊贾飞飞尚媛田丽慧
- 关键词:土壤水分流动沙丘固定沙丘降雨
- 青海高原沙化草地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集成及试验示范
- 高尚玉张登山马文虎鲁瑞洁李小雁党永寿夏月云郑影华王亚军贾飞飞田丽慧刘晓晨
- 任务来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青海高原沙化草地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集成及试验示范"(合同编号:2008GB2360046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为沙化草地及其他沙化土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主要研究转化内容:...
- 关键词:
- 关键词:草地治理植被恢复技术防风固沙林
- 高寒沙区乌柳高杆深栽固沙技术被引量:3
- 2014年
- 随着沙漠化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固沙造林技术日趋成熟和多样化。青海湖地区受低温的影响,植被生长受限,因此,在该区尝试使用乌柳高杆深栽技术,并取得了成功。对树栽进行不同处理几乎不会影响生长状况,成活率都在90%以上,将树栽浸泡后深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经过3a的生长,乌柳的保存率可达92%,干稍站枝条总长度的1/5以下植物可正常生长。乌柳固定沙丘后可促进草本植物的定居,推动植被自然恢复的进程。
- 田丽慧张宏巍吴汪洋张登山
- 关键词:乌柳高寒沙区
- 一种流动沙丘设置柽柳活沙障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沙丘设置柽柳活沙障的方法,春季从柽柳母树上砍取树栽子,将树栽子在沙丘上进行高杆深栽。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成本低,造林方法简单,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
- 高尚玉张登山鲁瑞洁田丽慧唐清亮石昊尚媛贾飞飞
- 青海湖沙地麦草方格沙障的蚀积效应与规格选取被引量:27
- 2014年
- 根据青海湖克土沙地6种不同规格麦草方格沙障的全年插钎蚀积监测和风季后凹曲面形态测量,各规格凹曲面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冬春季节西风和西北风的控制。东西向1 m间距的小规格堆积沙埋严重,蚀积强度大于15 g/cm2,且全年处于不断堆积状态;2 m间距的大规格中心偏南部位侵蚀严重,蚀积强度小于10 g/cm2;1.5 m间距的规格蚀积强度适中,容易形成稳定凹曲面,且蚀积年变化较小。综合分析,1.5 m×1.5 m规格的综合防护指数最大为0.64,为高寒沙区最为适宜的规格,其余规格可视地形和风况环境适当采用。
- 张登山吴汪洋田丽慧魏殿生
-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哈思山地区树轮宽度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采自甘肃哈思山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资料,采用区域曲线(Regional Curve)、负指数曲线(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和样条函数(Smoothing Spline,30 a步长和67%样本序列长度步长)3种不同类型的去趋势方法,分别建立了RCS、NEL、SP30和SP67四个树轮宽度年表。通过比较不同树轮宽度指数序列和它们对温度、降水的响应发现:4个树轮宽度指数序列的波动趋势十分一致,但波动幅度有所差异;4个年表对降水的响应较差,对温度的响应差异较大,其中,RCS和NEL年表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保留了较多的温度信息;温度对研究区树木生长限制作用较强。利用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不同去趋势方法对不同频域气候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去趋势方法得到的年表保留低频变化信息的能力差别较大,其中用区域曲线和负指数函数方法建立的年表保留低频信息的能力较强,而用样条函数建立的年表保留低频信息的能力较差。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认为负指数函数是比较适合研究区油松树轮资料的一种去趋势方法。
- 贾飞飞鲁瑞洁尚媛田丽慧陈原
- 关键词:树轮年表
- 青海湖湖东风成剖面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3
- 2013年
-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成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并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探讨了青海湖区12.5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2.5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青海湖应处于冰川消退的寒冷期,风沙活动强烈;12.5~11.9ka BP气候向暖湿转变,其中12.2~11.9ka BP发生一次寒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11.9~8.0ka BP气候冷暖波动频繁,期间出现了3次寒冷事件;8.0~2.6ka BP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温暖湿润期;2.6ka BP至今,气候以干冷为主,与现代气候相近。
- 尚媛鲁瑞洁贾飞飞田丽慧唐清亮陈原赵超吴汪洋
-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化学元素气候变化
- 1976—2007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沿岸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选取青海湖北岸的刚察气象站1958—2007年的气象数据和刚察县1976—2007年的社会经济资料,对近30年来刚察县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7年,刚察县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以年平均风速和耕地面积变量的贡献率最大。刚察县沙漠化土地的扩张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不同。1976—1987年,沙漠化面积的扩张是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回升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1987—1995年,沙漠化土地增加了17.28km2,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的结果,以自然因素为主导,人为因素起加剧的效果;1995—2007年,在暖湿、风速降低的气候环境下,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的结果。沙漠化扩张过程是高寒脆弱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气候干湿波动、人类活动与沙漠化土地之间复杂的相互反馈作用下形成的。
- 田丽慧张登山胡梦珺鲁瑞洁
-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
- 青海湖克土沙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机制与效益被引量:18
- 2014年
- 沙棘造林是青海湖克土沙地主要治沙措施,通过改变风速廓线垂向风速增加幅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变风沙流结构的机制实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根据2010-2012年连续3 a的沙棘沙丘与流动沙丘的春季风沙观测和植被调查,沙棘沙丘的风速廓线对数递增规律、输沙量和沙粒粒径的指数递减规律均被破坏;2012年沙棘沙丘在1 m高度以下的防风作用增加到22.75%,总体固沙效益较2010年增加近10%;同时,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弱,随植株高度与冠幅增加而增强。综合风沙防护机制与效益,沙棘造林技术在克土沙地以及整个高寒沙地生态治理中极具推广意义。
- 吴汪洋张登山田丽慧魏殿生赵超贾飞飞
- 关键词:沙棘造林防风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