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军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严羽《沧浪诗...
  • 2篇艺术
  • 2篇艺术生产
  • 2篇艺术生产论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社会学视阈
  • 2篇生产论
  • 2篇诗歌
  • 2篇诗话
  • 2篇视阈
  • 2篇集体行动
  • 2篇《沧浪诗话》
  • 2篇沧浪
  • 2篇沧浪诗话
  • 1篇代文
  • 1篇动因
  • 1篇虚实结合
  • 1篇召唤
  • 1篇召唤结构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9篇田军
  • 1篇朱志荣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东南学术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
有关生活美学的研究近年来在中西方学界兴起。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到生活美学的中国问题,突显生活美学的中国话语与本土经验,同时又使中国学者对于生活美学的研究能够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价值,为生活美学的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等等就成为...
田军
关键词:生活美学审美化生存
文献传递
论晚明书籍中图像视觉再现的缺席——以《长物志》为例
2013年
在晚明插图书籍兴盛的情形下,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全无插图,形成了图像视觉再现的缺席,这首先在于文氏立足其尚雅反俗的审美意趣和丰厚的文化资本,采取区隔策略,排斥商业化与世俗化,将读者定位于精英文士,从而维护文人既有的身份与地位,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同时,文震亨明确反对"按图而索",而以图像的缺失召唤读者注意文字、直面实物和亲身创造与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佳境。他还以可视化语言实现了隐含的视觉再现,为语言与图像的交融提供了新的可能。《长物志》虽无插图,但它通过使用可视化语言、重视生活环境的视觉效果和强调视觉实践,突显了其对视觉性的重视,从而参与了晚明视觉文化的建构,对当今的视觉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价值。
田军
关键词:召唤结构可视化语言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经历了两汉的确立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的发展期、明清的成熟期等阶段,始终强调"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同时围绕先天与后天关系上的分歧,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天才观。古代天才观紧扣文学实践,将"学"、"识"、"胆"纳入"天才"的应有之义,并对"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开辟出一条力图从创作主体入手去把握文艺创造本质与规律的道路,迄今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田军
关键词:天才观古代文论先天后天
论《考工记》的美学思想被引量:12
2009年
《考工记》是中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手工艺技术典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五行相生、虚实结合、仿生造物等方面。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在造物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了具体的工艺规程和器物的象征意义上,同时还强调了以人为本;五行相生表现为"五色"和"五行"的匹配以及"五色"之间的搭配组合;虚实结合突出了实在器物诱发和调动欣赏者审美联想的作用;仿生造物则注重动物造型的选择和雕饰的细节表现。该书不仅开创了造物的审美原则,而且对当今的工艺创造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朱志荣田军
关键词:《考工记》天人合一虚实结合
南宋刻书史料整理与刊刻特点研究 ——以别集为中心的考察
别集是按照一定的体例将某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汇集在一起的书籍。宋室南渡,别集刊刻迎来了黄金时代。在南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别集刊刻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并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以南宋刊刻别集的史料为研究对...
田军
关键词:南宋
社会学视阈下作为集体行动的艺术生产——探析霍华德·贝克的艺术生产论
2013年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运用工作社会学、符号交互论与实证方法,聚焦于艺术生产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运作机制,将其视为集体行动的结果。他既揭示了合作与艺术常规作为生产体制所具有的效力和限度,又强调了艺术生产中的交互性,形成了极富张力和可能性的艺术生产论。这不仅反拨了浪漫主义"天才论"的神话和将艺术生产简化为艺术创作的逻辑,而且淡化了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而强化了其协作性与组织性,展现了当代艺术生产的实际面貌,对于其他形式的文化生产也具有相当的阐释效力。贝克对艺术生产的探讨旨在提出一个分析社会组织结构的具有普适性的路径,这就为艺术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交融作了积极的尝试。贝克的艺术生产论虽有局限,但这也正蕴含着对其进一步开掘和生发的潜能。
田军
关键词:艺术生产集体行动
社会学视阈下作为集体行动的艺术生产--关于霍华德·贝克的艺术生产论
2013年
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艺术生产的路径不同,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运用工作社会学、符号交互论与实证方法,聚焦于艺术生产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运作机制,将其视为集体行动的结果。他既揭示了合作与艺术常规作为生产体制所具有的效力和限度,又强调了艺术生产中的交互性,形成了极富张力和可能性的艺术生产论。这不仅反拨了浪漫主义"天才论"的神话和将艺术生产简化为艺术创作的逻辑,而且淡化了艺术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而强化了其协作性与组织性,展现了当代艺术生产的实际面貌,对于其他形式的文化生产也具有相当的阐释效力。贝克对艺术生产的探讨旨在提出一个分析社会组织结构的具有普适性的路径,这就为艺术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交融作了积极的尝试。贝克的艺术生产论虽有局限,但这也正蕴含着对其进一步开掘和生发的潜能。
田军
关键词:艺术生产集体行动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阅读论被引量:1
2011年
严羽的《沧浪诗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诗歌阅读思想,阅读对象论、方法论和功能论构成了其理论体系。阅读对象论主张在广泛阅读历代诗歌的基础上,以汉魏和盛唐特别是李白、杜甫二人的作品为阅读的典范,并兼顾读书;阅读方法论主要涉及比较法、摘句法、参悟法和体验法,其中参悟法和体验法最有特色和价值,它们强调了读者的主体性和阅读的审美性,拓展了中国古代阅读方法论;阅读功能论则认为阅读能引导和推动创作,揭示了阅读与创作以及读者、诗人、作品是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阅读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阅读论的发展与完善。
田军
关键词:《沧浪诗话》诗歌阅读参悟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发展观
2013年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发展观是其诗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诗歌发展的分期、动因、继承与创新等问题。在分期上,严羽确立了侧重诗歌审美特质的分期标准和"论其大概"的分期策略,并对诗歌发展阶段作了价值评判。在动因上,严羽认为诗歌发展是社会历史条件、创作主体和诗歌自身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继承与创新上,严羽揭示了二者对于个体诗人创作和一个时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影响,并树立了"以盛唐为法"这一蕴含创新因子的师承旗帜。严羽的诗歌发展观虽有固守盛唐的局限,但它对明清诗学影响广泛,其诗歌史方法论也值得今人借鉴。
田军
关键词:《沧浪诗话》诗歌发展动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