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立颖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聚氨酯
  • 4篇离子
  • 3篇电导
  • 3篇电导率
  • 3篇电解质
  • 3篇离子电导率
  • 2篇弹性体
  • 2篇蛋白
  • 2篇导电
  • 2篇导电性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黏附蛋白
  • 2篇离子导电
  • 2篇离子导电性
  • 2篇聚氨酯弹性
  • 2篇聚氨酯弹性体
  • 2篇聚电解质
  • 2篇固体电解质
  • 2篇丙烯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田立颖
  • 6篇王新灵
  • 5篇唐小真
  • 3篇杜杨
  • 3篇吉法祥
  • 2篇孙培育
  • 2篇朱卫华
  • 1篇周天寿
  • 1篇黄小彬
  • 1篇王岩松
  • 1篇区洁
  • 1篇田国华
  • 1篇洪玲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精细化工
  • 1篇有机氟工业
  • 1篇2001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聚氨酯/磺酸基侧链接枝聚氧乙烯共混的新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英文)
2001年
制备和表征了一种基于聚氨酯 /磺化低聚醚共混的单离子型固体电解质。结果表明,在一定盐浓度下,随着磺化低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体系的相容性改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电导率显著升高。
朱卫华田立颖田国华王新灵唐小真王岩松
关键词:聚氨酯磺酸基聚氧乙烯共混离子导电性
聚醚聚氨酯/离子化聚醚阳离子型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由富马酸二甲酯通过磺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侧链为磺酸钠基团的磺化聚醚 ,并将它们与聚氨酯共混制得了阳离子型聚氨酯固体电解质。利用红外、拉曼、DSC、交流复阻抗谱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聚氨酯 /离子化聚醚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离子化聚醚的分子量、加入量影响复合膜的导电性能。随着离子化聚醚含量的增加 ,电导率增大。复合膜的导电性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导电行为符合
朱卫华田立颖王新灵唐小真
关键词:聚醚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29
2000年
用二步法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 ,N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第一步 ,向反应瓶中加入 1mol二甲胺的水溶液 ,控制温度 4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和 1molNaOH水溶液 (其质量分数为 40 % )。滴加完后再反应 2h,分取上层有机相 ;第二步 ,将有机相加入反应瓶中 ,同时加入适量的丙酮 ,控制温度在 3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 ,反应 4h。过滤、洗涤、干燥得阳离子单体DMDAAC ,总转化率为 63%。以n(DMDAAC)∶n(丙烯酸胺 ) =1∶3在水溶液中共聚 ,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 [P(DMDAAC AM) ]。反应以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 0 5 %的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 40℃ ,反应时间 6~ 8h。并利用IR、1HNMR对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田立颖杜杨吉法祥魏焕曹
关键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极性有机小分子PC-Nafion膜的结构特性
2004年
从Nafion117出发,制备了H+、Li+、Na+3种不同阳离子类型的Nafion膜,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极性有机小分子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3种阳离子型Nafion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C的加入能和阳离子发生很强的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Nafion膜体系的离子簇结构,从而促使盐的离解,导致体系电导率的提高;此外,PC羰基与Li+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要强于其与H+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田立颖唐小真
关键词:增塑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溶液性质被引量:16
2003年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杜杨田立颖吉法祥
单离子型全氟凝胶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结构与离子导电性能被引量:1
2003年
从Nafion树脂出发,制备了一系列单离子型全氟凝胶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膜,其中有机极性介质为碳酸丙烯酯(PC)。通过溶胀曲线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复阻抗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与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与阳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PC与Li+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PC与H+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PC含量对材料的离子导电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P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当PC含量较低时,Li+型样品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高于H+型样品;而PC含量较高时,Li+型样品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则低于H+型样品。Li+型样品和H+型样品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均可达到1.25×10-4S·cm-1。
田立颖黄小彬唐小真
关键词:离子电导率离子导电性碳酸丙烯酯离子型LI^+
水溶性阳离子型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该文合成了两种功能性阳离子体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并通过共聚和前聚体改性,合成了两种水溶性阳离子型高分子.对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共聚反应工艺条件,并对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
田立颖
关键词:季铵盐聚电解质絮凝
文献传递
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导电性能的研究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无定型的结构,能够克服结晶对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导电的不利影响.本文合成了超支化的聚氨酯(HPU),研究了超支化结构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洪玲唐小真田立颖王新灵
关键词:超支化聚氨酯导电性能
文献传递
软硬段对聚氨酯弹性体结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7
2010年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记忆回弹性能和耐水解老化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硬段质量含量为31%~3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形状回复率可以达到75%~85%;软段中聚醚添加量在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区洁田立颖王新灵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硬段软段结构性能微相分离
含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该论文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或全氟磺酸盐树脂作为聚合物基体材料,碳酸丙烯酯离子源,分别制备了两种双离子型含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两种新颖的单离子型含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田立颖
关键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含氟聚合物离子电导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