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甲亢
  • 2篇生精
  • 2篇无精
  • 2篇无精症
  • 2篇细胞检测
  • 2篇细菌
  • 2篇精浆
  • 2篇抗生素
  • 2篇激素
  • 2篇NT-PRO...
  • 1篇蛋白检测
  • 1篇新西兰兔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检测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检测
  • 1篇血清

机构

  • 1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作者

  • 11篇田英
  • 8篇赵雅
  • 3篇王双勇
  • 1篇田莹
  • 1篇王睿
  • 1篇程燕
  • 1篇岳虹
  • 1篇吕静
  • 1篇朱海峰
  • 1篇高洁
  • 1篇吴洁
  • 1篇李宁
  • 1篇王瑾
  • 1篇王禹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陕西省201...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应用对结膜囊菌种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结膜囊菌种培养的变化,揭示结膜囊菌群失调对于局部病原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4周以上的非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115例(115只眼),进行结膜囊病原学培养。120例(120只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送检对照组标本中,共培养出10个菌种,102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75株(6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9%),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5.83%)。实验组结膜囊葡萄球菌属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仅为16.67%,而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增高到19.43%,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3.15,酵母菌阳性率19.13%。结论长期局部广谱抗生素使用,可导致结膜囊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酵母菌增多。
王瑾田英王双勇赵雅
关键词:结膜囊细菌培养菌群失调
NT-proBNP检测在甲亢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NT-proBNP在甲亢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甲亢患者97例作为甲亢组,选取确诊甲亢性心脏病患者127例作为甲亢性心脏病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血清FT3、FT4及脑钠肽(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为(313.63±165.52)pmol/L,较对照组[(44.43±16.19)pmol/L]及甲亢组[(262.19±151.23)pmol/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TproBNP作为甲亢性心脏病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及敏感度。
赵雅田英
关键词:甲亢甲亢性心脏病脑钠肽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中维生素C、维生素E和尿酸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PG)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尿酸(UA)水平的差异。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的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选择42例P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VC的浓度,应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VE的浓度,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UA的浓度,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PG组血清中VC浓度(3.63±1.45)μg/mL,对照组为(5.54±1.64)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VE浓度(4.97±0.88)μg/mL,对照组为(6.48±1.17)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中VE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G组血清中UA浓度为(238.45±74.72)μmol/mL,对照组为(266.50±81.50)μmol/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男女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眼压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患者血清中VC、VE的浓度明显降低。
赵雅王睿田英田莹
关键词:青光眼维生素类尿酸
不同浓度玻璃酸钠对新西兰兔干眼眼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玻璃酸钠对干眼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新西兰兔干眼动物模型,使用1g/L玻璃酸钠和3g/L玻璃酸钠滴滴液治疗,分别作为低浓度治疗组(B组)和高浓度治疗组(C组),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组(A组)。分别观察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结膜杯状细胞及黏蛋白表达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治疗后D7和D14时,B组及C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A组(P<0.05),泪液分泌、杯状细胞密度及黏蛋白含量高于A组(P<0.05)。C组角膜泪液分泌和杯状细胞密度高于B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较,A组角膜及结膜上皮细胞层变薄,角膜及结膜基质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玻璃酸钠能够改善干眼眼表损害,且高浓度治疗效果优于低浓度。
王双勇田英程燕朱海峰吴洁
关键词:玻璃酸钠干眼眼表损害
NT-proBNP检测在甲亢心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寻NT-proBNP 在甲亢心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对象为2009 年11 月~2012 年10 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甲亢患者97例作为甲亢组,选取确诊甲亢心患者127 例作为甲亢心组。
赵雅田英
关键词:NT-PROBNP甲亢心
甲亢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测定及与FT3,FT4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测定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在甲亢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门诊和住院的30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另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受检者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NT—proBNP水平。结果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1.52pg/ml(21.05~909pg/ml),44.43pg/ml(16.39~77.47pg/ml),甲亢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3,P〈0.01),线性相关分析示甲亢组中NT—proBNP与FT3,FT4有正相关性(r=0.479,P=0.002;r=0.642,P=0.000)。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受甲状腺激素(TH)影响,其测定对甲亢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赵雅兰雅娴王禹田英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无精症患者中血清、精浆性激素检测结合生精细胞检测的研究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sexual hormone in seminal plasma and blood serum and analyze thespermatogenic cells of...
田英吕静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37±0.58)%,FBG为(4.42±0.8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76±2.68)%,FBG为(8.96±4.94)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0.76±2.65)%,FBG为(11.34±5.32)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78±0.38)%。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兰雅娴田英高洁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2008年~2009年西安地区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与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送检培养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评价临床送检情况及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统计临床送检各类培养标本(血液、尿液、痰液、粪便)各类分泌物等的数量、种类及送检科室,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特殊耐药菌进行鉴定。结果:2008年送检标本种类前5位分别为痰液(65.2%)、1年中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菌1043株。其中真菌占45.5%,G—杆菌占42.3%,G+菌占11.6%。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7.8%、6.7%、4.5%、4.0%、3.2%、3.6%。送检科室分布排列老年病科24.9%、心血管内科23.6%、呼吸科22.5%、门诊10.1%、肾内5.6%,其中G—菌中大肠埃希菌ESBLs占36.5%、肺克ESBLs占36.8%、葡萄球菌属中MRSA占31.3%、MRCNS占31.8%。2009年送检标本前5位分别为痰液(58.1%)、尿液(25.8%)、血液(5.8%)、粪便(5.4%)、分泌物(2.8%)。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72株菌,其中真菌占41.5%,G—杆菌占46.1%,G+菌占12.3%。分离细菌为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佰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葡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1.5%、23.5%、7.4%、4.9%、4.5%、4.4%。其中G—菌中大肠菌ESBLs占57.6%,肺炎克雷佰菌ESBLs占48.6%。G+菌中MRSA占42.9%,MRCNS占62.5%。碳青雷烯类仍是对G—杆菌(嗜麦芽单胞除外)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连续2年呈上升趋势,葡萄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但MRS检出率上升趋势。真菌检出率连续2年第一,细菌耐药率上升。结论:2008年~2009年临床标本送检情况与病原菌分布基本一致。真菌检出率高。应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加强实验室特殊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生�
赵雅李宁兰雅娴田英邹江浩
关键词:细菌分布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宫颈癌组织细胞中Numb基因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Numb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正常宫颈组织、56例宫颈癌组织和17例原位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umb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siRNA表达载体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内源性Numb基因表达,MTT实验检测下调Numb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umb在宫颈癌及原位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69.6%和60%,(χ^2=30.259,P〈0.05)。siRNA干扰宫颈癌HeLa细胞,干扰后Numb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分别为:0.51±0.04和0.56±0.05)较对照组(灰度值分别为:0.78±0.06和0.75±0.05)明显下降(t=4.2,P〈0.05)。MTT实验显示,干扰Numb基因后HeLa细胞培养第1,3,5和7天时,增殖活力(吸光度值分别为:0.211±0.06l,0.235±0.013,0.438±0.05l和0.773±0.032)较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225±0.047,0.300±0.026,0.549±0.039和1.023士0.041)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P〈0.05)。结论Numb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Numb在宫颈癌中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
田英王双勇赵雅兰雅娴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