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模型试验的高铁路基动力累积变形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高速列车运行中的轮轴往复动荷载引起铁路线下结构产生累积变形,导致轨道平顺性变差,影响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列车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累积变形是高速铁路线路设计和运营维护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残余应变模型建立了列车轮轴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填料和下卧层地基土体的累积变形计算方法;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确定了相应的关键参数取值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通过将计算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高速铁路线路动力沉降分析中,揭示了路基基床底层和地基累积变形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列车轴重和循环次数等主要控制因素的影响作用。
- 边学成蒋红光申文明陈云敏
- 关键词:循环荷载路基填料地基土高速铁路
- 一种土体内部沉降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体内部沉降测量装置。将LVDT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钢管的上端孔内,导线从钢管中引出,位移传感器与钢管的配合间隙部分采用塑料保护膜充填,钢管的下端孔内装有金属底板,位移传感器测针的顶端设有螺母,弹簧套在测...
- 孔令刚王顺玉申文明陈云敏
- 文献传递
- 低填方上埋式管涵土压力的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针对无黏性填土,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低填方上埋式刚性管涵周围的土压力分布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和修正的马斯顿理论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管涵土压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计算模型中的关键参数,通过不同埋深的试验工况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的管涵周围土压力分布模式,在浅埋条件下管顶中心位置处土压力集中现象随管顶填高的增大而渐趋明显。同时,当填高较小时,管土界面法向土压力随分布角度θ增大先增后减;而填高较大时,管土界面法向土压力随分布角度θ增大而增大。
- 申文明边学成唐晓武凌道盛陈云敏
- 关键词:模型试验
- 土体内部沉降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体内部沉降测量装置。将LVDT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钢管的上端孔内,导线从钢管中引出,位移传感器与钢管的配合间隙部分采用塑料保护膜充填,钢管的下端孔内装有金属底板,位移传感器测针的顶端设有螺母,弹簧套在测针外...
- 孔令刚王顺玉申文明陈云敏
- 文献传递
- 埋地管涵-土相互作用及管涵结构横纵向受力特性研究
-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横穿高速公路的埋地管涵数量日益增多,新的管涵结构型式也不断涌现,预制装配式马蹄形埋地管涵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预制装配式管涵由于其受力合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拼装,施工便捷...
- 申文明
- 关键词:管土相互作用土压力不均匀沉降
- 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埋地管涵纵向力学模型探讨被引量:10
- 2010年
- 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影响埋地管涵纵向力学性状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的缺陷,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了较为合理的考虑地基差异沉降的埋地管涵纵向力学模型,得到了沉陷区埋地管涵的挠曲线表达式,进而对埋地管涵的纵向力学性状要素进行分析,表明管涵结构的挠度、转角、弯矩、剪力均在差异沉降处有突变,且各要素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范围有限。
- 申文明唐晓武边学成陈云敏宋广
- 关键词:地基管涵不均匀沉降
- 不同填土管涵土压力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管涵土压力作为管涵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恒定荷载,其作用模式的确定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开展三种不同填土工况(碎石、粉土、黏土)下的管土相互作用足尺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填土工况下马蹄形管涵土压力的作用模式,并对比填土类型对管涵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粉土工况的管顶土压力集中效应表现最强,黏土工况最弱,碎石工况介于中间。同时采取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从而为管涵土压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边学成申文明马祖桥唐晓武凌道盛
- 关键词:管涵土压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