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皮佑君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子
  • 2篇原子吸收
  • 2篇原子吸收光谱
  • 2篇原子吸收光谱...
  • 2篇中毒
  • 2篇铅中毒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吸收光谱
  • 2篇吸收光谱法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法
  • 2篇儿童
  • 2篇儿童微量元素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尿分析
  • 1篇凝血

机构

  • 5篇襄樊市中心医...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皮佑君
  • 5篇范久波
  • 4篇刘海菊
  • 4篇陈斌
  • 3篇王荣
  • 2篇张勤
  • 1篇钟万芬
  • 1篇刘开琴
  • 1篇陈斌
  • 1篇李芬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菌感染婴幼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范久波刘海菊陈斌皮佑君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婴幼儿急性期反应蛋白肺炎链球菌肝细胞合成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天气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1155例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收集2005年到2007年的天气资料;分别分析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人次与温度、湿度之间变化的规律。结果:501份标本轮状病毒阳性,6m-24m年龄段婴幼儿阳性检出率最高。每年秋季(第33周时)随着周平均气温缓慢下降患儿人次开始逐渐上升,到第41周患儿人数达到最高峰,之后回落,达高峰前几周湿度也略有下降,表明天气因素与轮状病毒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秋季周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是影响轮状病毒传播流行的自然因素。
范久波刘海菊陈斌皮佑君王荣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病毒抗原检测
3320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儿童末梢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儿童之间铅含量有差异,但铜、锌、钙、镁、铁、镉含量无差别。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儿童锌、铁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镁外,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微量元素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儿童钙、铁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缺锌率呈波动状态,而儿童铜、镁缺乏率较低;儿童铅超标率在18.88%~29.37%之间,在4~5岁儿童时达到峰值;镉超标率在0.60~4.37%之间。结论:本院就诊儿童缺锌、钙、铁较普遍,但儿童铅中毒平均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排毒,将大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范久波刘海菊陈斌皮佑君王荣张勤
关键词:微量元素铅中毒儿童原子吸收光谱法
血小板反应性增高患者相关指标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反应性血小板增高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143例血小板反应性增高患者和65例对照者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抗凝血酶活性(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常见于肿瘤、肺炎、外伤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组患者AT-Ⅲ、PT和APTT与对照组无差异,但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反应性增高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必要时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
刘开琴范久波陈斌皮佑君李芬
关键词:抗凝血酶活性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
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和尿沉渣计数板检测尿沉渣两种方法的符合程度和各自方法的特点。方法:随机留取20份患者新鲜尿液标本,分别用UF-100和尿沉渣计数板对尿液进行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在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管型检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结论:UF-100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尿沉渣分析仪,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提供散点图能使结果更加直观,但对滴虫结晶等还不能识别。尿沉渣计数板是标准镜检法,只需购置计数板,操作统一,结果准确,还能对细菌,结晶进行识别,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
皮佑君钟万芬
3320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儿童末梢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儿童之间铅含量有差异,但铜、锌、钙、镁、铁、镉含量无差别。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儿童锌、铁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镁外,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微量元素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儿童钙、铁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缺锌率呈波动状态,而儿童铜、镁缺乏率较低;儿童铅超标率在18.88%~29.37%之间,在4~5岁儿童时达到峰值;镉超标率在0.60~4.37%之间。结论:本院就诊儿童缺锌、钙、铁较普遍,但儿童铅中毒平均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排毒,将大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范久波刘海菊陈斌皮佑君王荣张勤
关键词:微量元素铅中毒儿童原子吸收光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