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森林
- 作品数:2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玻璃化冷冻人类早期囊胚和扩张期囊胚的复苏及细胞凋亡结局比较
- 宋文妍王雪改孙莹璞姚桂东金海霞彭兆锋石森林杨洪毅张向阳
- PGT-A患者不同活检日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及妊娠结局
- 2023年
-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患者的D5和D6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PGT-A并进行解冻移植的26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比较D5和D6囊胚(分别为975个、710个)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D5囊胚的整倍体占比显著高于D6囊胚(49.1%vs.41.1%,P=0.0011),非整倍体的占比则显著低于D6囊胚(50.9%vs.58.9%,P=0.0011),其中D6囊胚染色体数目异常率显著高于D5囊胚(27.9%vs.20.2%,P=0.0005)。>35岁者D5/D6囊胚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率无差异,而≤35岁者D5囊胚整倍体比率显著高于D6囊胚(53.8%vs.44.3%,P=0.001),非整倍体率则显著低于D6囊胚,且以染色体数目为甚(16.3%vs.23.9%,P=0.001)。无论D5还是D6囊胚,≤35岁者整倍体比率均显著高于>35岁者,非整倍体率均显著低于>35岁者,且均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高龄组囊胚整倍体比率与活产率最低。解冻移植D5囊胚的妊娠率(60.2%vs.37.0%,P=0.0003)、种植率(59.1%vs.37.0%,P=0.0006)和活产率(47.7%vs.28.3%,P=0.002)均显著高于D6囊胚。结论对于PGT-A患者,D5囊胚整倍体比率高于D6囊胚,移植D5正常信号囊胚的临床结局优于D6囊胚;高龄患者非整倍体率高,且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
- 石森林石琼瑶姚桂东刘艳张福利
- 关键词:非整倍体囊胚
- ICSI联合IVM技术在卵巢低反应高龄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联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在卵巢低反应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助孕治疗81个周期,年龄≥35岁,获卵数≤3个,且卵母细胞均未成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微刺激方案组(n=37)和拮抗剂方案组(n=44),统计2组患者基础情况、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基础内分泌、基础窦卵泡数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拮抗剂方案组Gn总量较微刺激方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刺激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体外培养成熟率、2PN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微刺激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的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高龄患者行ICSI联合IVM培养有利于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及胚胎利用率,增加妊娠机会,微刺激方案Gn用量少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 宋文妍田成成金海霞石森林马馥荟
-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卵巢功能早衰排卵诱导
- D3胚胎移植后剩余胚胎行囊胚培养对临床结局预测的探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D 3胚胎移植后剩余胚胎行囊胚培养,有无囊胚形成对临床结局的预测,寻找最佳的胚胎移植策略,为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并于D 3移植2枚优质胚胎且有剩余优质胚胎行囊胚培养的3568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35〜38岁组、>38岁组,又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两个亚组:有囊胚形成组、无囊胚形成组,比较各组内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情况。结果(1)比较第1周期患者3个年龄段组胚胎发育情况,3组中有囊胚形成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高于无囊胚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35岁组,有囊胚形成组胚胎利用率(75.0%比70.6%)、妊娠率(74.9%比70.3%)、种植率(53.6%比48.6%)、分娩率(66.7%比61.1%)、活产率(66.5%比61.0%)均高于无囊胚形成组,户<0.05。(2)比较多周期(S 2周期)患者3个年龄段胚胎发育情况,<35岁组中,有囊胚形成组总受精率(75.0%比70.6%)、分娩率(62.7%比43.8%)、活产率(62.7%比43.8%)明显高于无囊胚形成组,P<0.05;在>38岁组中,有囊胚形成组妊娠率(56.3%比25.8%)、种植率(34.4%比14.5%)、分娩率(43.8%比11.3%)、活产率(43.8%比11.3%)高于无囊胚形成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囊胚培养结果可预测D3胚胎移植助孕结局。对于第1周期<35岁患者,D3移植后有囊胚形成组的临床结局要优于无囊胚形成组,多周期(>2周期)患者,<35岁、>38岁两组患者有囊胚形成组的临床结局优于无囊胚形成组。
- 金海霞王赛赛宋文妍戴善军李刚姚桂东石森林刘艳张福利
- 关键词:卵裂期胚胎囊胚
- 卵裂期冷冻与囊胚期冷冻的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比较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行囊胚培养后移植与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囊胚培养再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作比较,根据胚胎的冷冻时机不同,分为卵裂期冷冻组(112例)和囊胚期冷冻组(845例),两组患者使用1∶1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情况、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期冷冻组的D5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而D6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卵裂期冷冻组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继发不孕比例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IVF的占比、基础AMH水平、优质囊胚(≥3BB)比例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多胎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卵裂期冷冻组与囊胚期冷冻组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卵裂期冷冻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囊胚期冷冻组(P<0.05)。结论优质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的囊胚形成率不差于冻融单囊胚移植中的囊胚形成率,且其临床结局更优,是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值得考虑的策略。
- 毕钡钡付琬婷代玮石森林史昊胡琳莉
- 关键词:卵裂期胚胎
- Correlation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human oocyte zona pellucida, fertilization failure,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 石森林孙莹璞
- Semen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and sperm telomere length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versus swim up procedure
- 赵菲菲杨庆岭石森林罗肖燕孙莹璞
- VEGF与CD11c^+ HLA-DR^+树突状细胞在OHSS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1c^+HLADR^+树突状细胞(DCs)参与OHSS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OHSS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DCs活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2. 0、1. 0、0. 5μg/L) VEGF刺激CD11c^+HLA-DR^+DCs 24 h后,分别采用q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2、IL-18、IL-23及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HSS患者卵泡液中VEGF和DCs活化水平均高于对照,且两者呈正相关(r=0. 801,P <0.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浓度VEGF刺激后CD11c^+HLA-DR^+DCs中IL-12、IL-23和TNF-αmRNA表达增高(P <0. 05);不同质量浓度VEGF刺激后,CD11c^+HLA-DR^+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IL-23及TNF-α水平均水平明显升高(P <0. 05),高浓度VEGF刺激后细胞上清液中IL-18明显升高(P <0. 05)。结论:VEGF可能通过刺激CD11c^+HLA-DR^+DCs影响IL-12、IL-23和TNF-αmRNA的表达,加重卵泡液微环境中炎症的发生和免疫反应,从而参与OHSS的发生。
- 石森林姜小花宋文妍姚桂东金海霞薛茹月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不同受精方式对非优质卵裂期胚胎囊胚形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对D3非优质胚胎继续体外培养的囊胚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且在胚胎培养的D3未形成优质胚胎的16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是否形成囊胚将患者分为囊胚形成组(n=251)和囊胚未形成组(n=1435),又根据是否形成优质囊胚将囊胚形成组分为两个亚组:优质囊胚组(n=41)和非优质囊胚组(n=210),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的因素。结果囊胚未形成组的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继发不孕比例、ICSI受精占比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囊胚形成组(P<0.05)。在囊胚形成组中,优质囊胚组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显著低于非优质囊胚组(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女方年龄<35岁、D3胚胎细胞数为6个、D3细胞数为奇数、D3碎片率≤15%、受精方式采用IVF的胚胎的囊胚形成率更高(P<0.05);D3细胞数≥6个、D3碎片率≤15%、受精方式采用IVF的胚胎的优质囊胚形成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校正女方年龄、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碎片率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受精方式是D3非优质胚胎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ICSI方式获得的D3非优质胚胎相比,采取IVF方式获得的D3非优质胚胎具有较高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
- 谢中亚陈一文石森林史昊胡琳莉
- 关键词:卵裂期胚胎受精方式囊胚
- 不同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比较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胚胎培养试剂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患者资料,按照胚胎培养试剂不同,分为Vitrolife组和Cook组,比较符合入选标准的470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与Cook组比较,Vitrolife组原核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发育到3-细胞和8-细胞时间更快[tPNa:(7.12±2.71)h比(7.40±2.61)h,tPNf:(23.83±4.33)h比(24.21±4.74)h,t3:(35.75±6.03)h比(36.64±6.16)h,t4:(38.30±6.25)h比(38.92±6.06)h,t5:(47.59±7.85)h比(49.01±7.86)h,t6:(50.77±7.17)h比(52.12±6.99)h,t7:(53.05±6.31)h比(54.33±6.37)h,t8:(55.35±6.89)h比(56.31±6.4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周期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周期同步性比较中,cc2[(9.71±4.60)h比(10.33±4.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ok组具有更长的细胞周期,细胞发育时间间隔t5-t4[(10.60±5.65)h比(11.20±5.90)h]、t8-t4[(18.45±5.76)h比(19.28±5.1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t2、t4-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潜能比较显示,Cook组胚胎利用率(59.9%)、第3日(D3)优质胚胎率(65.4%)高于Vitrolife组(63.9%,P=0.017;69.5%,P=0.011);两组种植率、胚胎种植率、囊胚种植率、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活产男女比例、胚胎妊娠率、囊胚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各中心应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本中心的胚胎培养试剂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制定符合最佳胚胎培养试剂选择标准,提高本中心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 金海霞王赛赛石森林宋文妍刘艳闻爽吴瞾婷
- 关键词:胚胎发育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