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国珍 作品数:63 被引量:216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以咔唑杂环化合物为偶合组份的单偶氮分散染料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简述了一类以咔唑杂环化合物为偶合组分的单偶氮分散染料及其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罗海航 祁国珍 左新举 陈玉中关键词:单偶氮染料 分散染料 全文增补中 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 被引量:8 1993年 合成了12种烷基、烷氧基和硝基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其中,三种烷氧基取代的硫杂蒽酮是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得的。几种新的化合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确证了其结构。测定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2-位上是斥电子基时,其最大吸收波长要向红移动;若2-位上是吸电子基时则向紫移动。 薛敏钊 王金娣 祁国珍关键词:光引发剂 相转移催化 硫杂蒽酮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Ⅲ.季铵盐的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993年 选用了四种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三丙基苄基氯化铵,三丁基苄基氯化铵,应用于由邻硝基氯化苯合成邻硝基苯甲醚反应中,测定了它们的假一级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活化能,求得了反应的活化焓△H^+、活化熵△S^+和活化自由能△G^+。利用季铵盐所具有的有机和无机特性,研究了大小不同烷基的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速度常数之间的关系,并且测得四种季铵盐在水-油两相中的平衡分配比。 张新胜 祁国珍关键词:醚化 季铵盐 催化剂 硝基苯烷醚的合成方法 硝基氯苯在脂肪族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 合成硝基苯烷醚的方法,其相转移催化剂为苄基三 乙基氯化铵脂肪族伯醇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 35-50%(重量%)。在温度65-90℃下反应 5-10小时,得硝基苯烷醚产率90-... 祁国珍 王贤教文献传递 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999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方法确证结构。 赵长阔 王金娣 祁国珍关键词:硫杂蒽酮 光引发剂 水溶性 电场诱导法研究液晶介电各向异性 1991年 用电场法测定纯向列液晶和宾主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_ε的值,探讨了△_ε与液晶分子结构的关系;宾主液晶中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的相互作用对△_ε的影响,以及△_ε与阈值电压V_(th)的关系。实验中还发现:正性液晶分子中含有氰基—CN基团,导致液晶△_ε增高,其值可高达10以上;宾主盒的有序参数高者,一般△_ε也较大;染料分子与液晶分子偶极作用大者,△_ε也增大,而阈值电压则降低。一般说来,染料分子的渗入会升高阈值电压。 施善定 李秀娥 祁国珍 张琦关键词:液晶 电场诱导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Ⅰ.季铵盐催化合成硝基苯烷醚的机理 被引量:6 1992年 应用苄基三乙基氯化胺作相转移催化剂,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醇中反应,分离出一种反应中间体离子对Q^+-OR(Q^+=(?)—CH_2(?)(C_2H_5)_3,R=CH_3,C_2H_5)。用实验方法证实了硝基氟苯和醇,氢氧化钠通过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硝基苯烷醚,该反应是按照C. M. Starks提出的相转移催化机理进行的。 管泽民 祁国珍关键词:季铵盐 相转移催化 硝基氯苯 2-甲基吲哚-N-烷基化相转移催化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1995年 应用三乙基等基氯化铵(TEBA)作相转移催化剂,2-甲基吲哚在氢氧化钾溶液和苯中反应,提取到中间体离子对证实了该离子对的存在。实验证明该反应符合Makosza提出的相转移催化机理,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对该N-烷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跟踪,实验结果证实了作者推导的动力学方程:在55℃,反应速度常数K=2.83×10-3min-1,活化能Ea=99.5kJ/mol. 张强 邱滔 祁国珍关键词:烷基化 相转移催化 中间体 在H_2SO_4HOAc水溶液体系中咔唑3-位偶合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研究了H_2SO_4-HOAc体系中咔唑化合物3-位上与芳胺重氮盐偶合的反应级数,讨论了该反应有关t,C_(BO),X_B的一些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证明,该偶合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22.5℃和4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4643(mol/l)^(-1)hr^(-1)和2.8330(mol/1)^(-1)hr^(-1);提高反应物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罗海航 祁国珍 左新举关键词:水溶液体系 咔唑 偶合 动力学 硫酸氢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IV.聚乙二醇催化机理 被引量:7 1994年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800的聚二醇(PEG-8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使其与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作用而产生络合,然后提取出络合物。对该络合物进行有关的分析鉴定,确定其组成为:PEG:NaSCN=1:1,即络合物为(PEG·Na ̄+)SCN ̄-。用该络合物与三种反应底物(氯化苄、仲丁基溴和2,4-二硝基氯苯)作用,合成相应的三种硫氰酸酯衍生物,证明该络合物中含有硫氰酸根(SCN ̄-),且具有反应活性,从而揭示了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张新胜 祁国珍关键词:硫氰酸酯 相转移催化剂 聚氧化乙烯 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