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眼前段
  • 2篇视神经
  • 2篇酸钠
  • 2篇内障
  • 2篇前房
  • 2篇前房角
  • 2篇房角
  • 2篇白内障
  • 2篇丙戊酸
  • 2篇丙戊酸钠
  • 1篇蛋白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祁晓君
  • 5篇赵平
  • 2篇冯炜
  • 2篇张洁
  • 2篇赵爱丽
  • 1篇刘晓坤
  • 1篇孙海燕
  • 1篇闫志鹏

传媒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河北医药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眼病之一。在中医眼科属于“暴盲”、“视瞻昏渺”的范畴。目前临床尚无具有肯定疗效的药物。我们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与常规治疗对比,观察逍遥散加减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作用。
赵爱丽祁晓君赵平
关键词:逍遥散视网膜静脉阻塞
鹰视眼前段分析仪对前房的测量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鹰视眼前段分析仪(Oculyser)对前房角宽度(ACAW)和前房深度(ACD)进行定量测量,探讨Oculyser在前房测量的应用价值以及多种仪器眼前房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Oculyser对闭角型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ACAW和ACD进行定量测量,并对各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组相比,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临床前期组ACAW、AC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组和临床前期组间比较,ACAW、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ACAW、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ulyser具有客观、准确、非接触和避免人为干扰等优点,可应用于前房角的测量。
赵爱丽祁晓君赵平
关键词:白内障前房角前房
丙戊酸钠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在视神经损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12只(24只眼)、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只(24只眼).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两实验组均采用视神经钳夹法建立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30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 d、21 d取材,制备视网膜切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视网膜组织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AO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经丙戊酸钠注射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肿及空泡化程度轻,各层胞核排列相对密集整齐.相同时间点治疗组BDNF免疫组化染色的AOD值及阳性细胞计数均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结论 丙戊酸钠可以促进视神经损伤后BDNF表达的上调,减少RGC的损伤,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祁晓君张洁冯炜刘晓坤赵平
关键词: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戊酸钠在视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72只眼),随机分3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12只(24只眼)、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治疗组(丙戊酸钠300 mg/kg腹腔注射),每组24只大鼠(24只眼).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3d、7d、14 d、21 d处死,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检测视网膜组织GAP-43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空泡化程度轻,各层胞核排列相对密集整齐.治疗组GAP-43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由丙戊酸钠对视神经损伤后GAP-43表达的增强,可以推断丙戊酸钠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祁晓君冯炜张洁孙海燕赵平
关键词:丙戊酸钠生长相关蛋白-43
应用Oculyser眼前段分析系统对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厚度和前房角宽度的测量
2013年
目的应用Oculyser眼前段分析系统对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CCT)和前房角宽度(ACAD)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60例(60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组34例(34只眼);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组(简称糖尿病组)26例(26只眼)。再按年龄段分为60~65岁组20只眼;66~75岁组20只眼;t〉76岁组20只眼。所有患眼应用Oculyser测量术前、术后3d、7d、1个月的CCT和ACAD,记录测量值。结果(1)中央角膜厚度:糖病组、老年性白内障组、各年龄组组内比较术后3d、7d的中央角膜厚度较术前增加(t=4.799~10.519,t=5.593~11.059,P〈0.05),1个月时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1~3.126,P〉0.05)。糖尿病组和老年性白内障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2,t=1.367,P〉0.05),而术后3d、7d时糖尿病组较老年性白内障组中央角膜厚度增加(t=2.282,t=2.077,P〈0.05)。各年龄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前、术后3d、7d、1个月时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1.719,P〉0.05)。(2)前房角宽度:各组术后3d、7d、1个月的前房角宽度均较术前增加(t=6.281—11.869,t=7.926~10.939,t=8.504~12.912,P〈0.05)。同样时间条件下,糖尿病组和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各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6~0.980,t=0.003~1.098,P〉0.05)。(3)前房角宽度随着中央角膜厚度的恢复而增加,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r=-0.330,P=0.010)。结论Oculyser眼前段分析系统可客观、准确地、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前房角宽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变化。
祁晓君闫志鹏赵平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厚度前房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