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周恩来论鲁迅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这些演说和文章曾经对中国革命起过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 王珊程凯华
-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被引量:3
- 2008年
-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 程凯华
- 关键词:杜甫双子星座
- 列宁论列甫·托尔斯泰
- 2009年
- 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托尔斯泰1908年80诞辰和1910年忌辰期间曾写过一组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地论述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以及形成这种矛盾的根源,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并号召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要接受""要研究"托尔斯泰的文学遗产,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评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程凯华
- 关键词:托尔斯泰
- 茅盾论冰心被引量:3
- 2007年
-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我国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他写过许多作家作品论,涉及作家甚多,冰心是其中之一。文章探讨了茅盾论冰心的原因(条件)、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 岳凯华程凯华刘雪姣
- 茅盾论鲁迅的文学创作
- 2010年
- 茅盾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第一位自觉地奋起捍卫鲁迅的文学批评家。他最早认识到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鲁迅的《呐喊》《彷徨》等文学创作以高度的,然而是正确、公允、科学的评价。茅盾对鲁迅创作的评论既有宏观的整体综论,也有微观的单篇分析。他都能以十分深刻的、敏锐的目光,慧眼独识地发现鲁迅作品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创造美,并且热情地加以肯定,从而捍卫了鲁迅的战斗业绩。
- 李婷程凯华
- 周恩来论鲁迅与郭沫若——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被引量:2
- 2008年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 程凯华
- 关键词:精神特质
- 茅盾论徐志摩
- 2008年
- 茅盾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努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写过一些作家论,徐志摩是其中之一。文章以《徐志摩论》为基础,着重从阶级定位、思想评判和审美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茅盾评说徐志摩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给予茅盾作家论以一个新的文学史地位。
- 岳凯华程凯华
- 关键词:资产阶级审美分析
- 论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被引量:2
- 2003年
- 文章论述传统社会公德、职业美德、家庭美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并指出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把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 程凯华
-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 论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和变化的原因
- 2010年
- 文章阐述了1936年鲁迅逝世以前,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既有辱骂和攻击的一面,也有佩服和尊重的一面,既有仇鲁的一面,也有联鲁的一面,并非完全否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世界观的转变、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派主义的克服,1936年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已清楚地认识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巨大价值和崇高地位,因而多次著文,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处处对鲁迅表现出真诚的崇敬。
- 程凯华
- 茅盾论庐隐
- 2007年
- 茅盾早期的作家论以其独特的个性话语和批评方式,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起到了范式作用,也为现代文学批评确立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文章从茅盾1934年创作的《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显地论述其评论模式的个性特征和深远影响,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
- 岳凯华程凯华刘瑞华
- 关键词:社会历史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