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再论后殖民语言势差结构理论——与王富、欧宗启商榷
- 2011年
- 文明势差是东西方权力关系的决定因素,语言势差结构的根本是"文明势差;""语言势差"是"文明势差"在语言体系中的移植,由人类进化的不平衡造成,不受权力支配和控制。权力是语言势差和文明势差起作用的先决条件和后殖民语言现象的决定因素的观点是错误的。
- 罗世平
- 关键词:文明语言权力
- 生态殖民主义与生态殖民文学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克罗斯彼论述的欧洲生物扩张中的"杂草"、"动物"和"疾病"三个主要因素构成"植物(杂草)→动物→欧洲人(及其微寄生物病原体)"食物链,链中末端环节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将该食物链延伸到新欧洲,随之流散到新欧洲的欧洲疾病、动物和植物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分别成为欧洲人征服新欧洲本土人的隐形杀手、无声英雄和秘密武器。
- 罗世平
- 关键词:食物链生态系统
- 后殖民小说与主体性被引量:4
- 2008年
- 抵制与主体性不可相提并论、混为一谈。非洲、加勒比、印度的后殖民小说家及其作品中的人物抵制西方殖民者及其文化的行为能力并不能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后殖民小说中殖民地本土人接受或追求西方教育的行为是他们复制模仿西方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他们主体性乏弱的表现,而后殖民小说的另一普遍性主题"腐败"则是殖民地本土人主体性乏弱的结果。
- 罗世平
- 关键词:后殖民小说主体性抵制
- 划界与越界——全球化语境下的(后)殖民文学被引量:4
- 2008年
- 世界文学中的"划界"将一脉相通的(后)殖民文学谱系分割成条条块块。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跨越西方文学与东方文学之间的界线,以殖民与被殖民之间不断变化的互动关系为主线,在霍米.巴巴开辟的"第三空间",将那些同枝连根、经脉相通的(后)殖民文学作品连缀整合、融为一体,建立(后)殖民文学谱系。
- 罗世平
- 关键词:划界越界
- 异化 外空 科幻小说
- 2010年
- "异化"的基本含义"非我""、异己"或"他者"的表现形式超越阿伦德特的"世间异化"之限界,通过科幻小说延伸至无限远的外空宇宙;在此延伸中出现的"紧张"、"痛苦""、对立"等心理状态或精神现象的本质是"存在之存在"的持续变化着的心理异化过程。
- 罗世平
- 关键词:异化他者科幻小说
- 殖民(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建构被引量:6
- 2007年
- 殖民(主义)文学建构西方主体性的过程本质上是"我"思"他"故"我"在。西方殖民(主义)文学描写的东方不是实际存在的东方,而是其建构的东方;而且,殖民(主义)作家并不是为了建构东方(人)而建构东方(人),而是为了建构西方自我主体而建构东方(人)。
- 罗世平
- 关键词:殖民文学
- 论殖民主义文学监视被引量:6
- 2007年
- 西方殖民主义文学是指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西方宗主国监视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东方臣属国的一种方式,其形式包括游记、报道、小说等。监视不同于凝视,但与"实地观察记录"有共通之处。"实地观察记录"也是一种文学监视。
- 罗世平
- 关键词:殖民主义
- 后殖民小说与主体性被引量:6
- 2008年
- 抵制与主体性不可相提并论,混为一谈。非洲、加勒比、印度的后殖民小说家及其作品中人物抵制西方殖民者及其文化的行为并不能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后殖民小说中殖民地本土人接受或追求西方教育的行为是他们复制模仿西方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他们主体性乏弱的表现;而后殖民小说的另一普遍性主题"腐败"则是殖民地本土人主体性乏弱的结果。
- 罗世平刘德刚
- 关键词:后殖民小说主体性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