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克凌

作品数:3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作家
  • 8篇中国现代作家
  • 8篇现代作家
  • 8篇笔下
  • 6篇神圣
  • 5篇寻根
  • 5篇寻根小说
  • 5篇文化
  • 5篇小说
  • 4篇女性
  • 4篇情怀
  • 4篇文学
  • 3篇宇宙情怀
  • 3篇殖民
  • 3篇生命
  • 3篇《白鹿原》
  • 2篇心灵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天人合一
  • 2篇土著

机构

  • 23篇北京语言大学
  • 14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6篇罗克凌

传媒

  • 5篇绥化学院学报
  • 5篇陕西学前师范...
  • 3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南洋”殖民“暴力主义”镜像窥探
2018年
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殖民主义者形象描写中,西方殖民者包括日本侵略者对"南洋"的入侵统治是建立在无可计数"南洋"当地人民以及底层移民阶层水深火热、痛不欲生的生活处境上的,而这种绝端痛苦生活处境的形成多半与殖民者的"暴力主义"统治息息相关。其暴力手段主要涵含以下三种暴力形态:一,经济暴力;二,军事暴力;三,人道暴力。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南洋"殖民者的暴力主义镜像,揭示出了其复杂多样的"南洋"人物形象描写之文学面相。
罗克凌
关键词:中国现代作家殖民镜像
人物悲剧精神探析——以《白鹿原》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文化是一种近乎"乐感"的文化,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都缺失一种西方超越式的悲剧精神。小说《白鹿原》人物塑造之悲剧精神有得有失,因为文学命运感的创作意识忽略,呈现出小说人物朱先生、小翠、冷大姐和田小娥以及白嘉轩等悲剧艺术情味普遍寡淡的文本遗憾。
罗克凌
关键词:《白鹿原》悲剧精神乐感
论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的宗教“神秘”——以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创作为个案被引量:1
2011年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指出其艺术创作面向上的失与得。
罗克凌
关键词:寻根小说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症候式分析
2011年
基于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中国化带来的关于异域性与本土化问题的思考,分别从伪命题的炮制、语词符码的辨误、性别意识症候式分析、"身体写作"的流变四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剖析,为差异化、平等化、和谐化的当代男女文化精神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所裨益的精神批评参照。
罗克凌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性别意识身体写作
后殖民理论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梳理后殖民理论的知识谱系,后殖民思想大体可以分为殖民主义批评(反军事殖民)、新殖民主义批评(反经济、政治殖民)、后殖民主义批评(反文化殖民)和内部殖民主义批评(反少数话语殖民)四个阶段。探讨了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民族主义理论有密切的渊源关联,以及存在诸多异差之处。分析认为:后殖民思想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既取得一定的文化反响,引起中国文化界一度的批评热潮,然而因为理解的偏颇和某些学人的剑走偏锋,又出现一些歧误偏差。
罗克凌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理论旅行
《白鹿原》文化意识的创获与缺失
2011年
《白鹿原》的文化意识相当浓厚,其中儒家文化、性文化、爱情文化和宗法文化的文本表现十分突出,其文化观念的嵌入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和结构的组织有得有失,却一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灵魂、肌理作用。
罗克凌
关键词:《白鹿原》儒家文化性文化宗法文化
论“宇宙情怀”
2012年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精神蚀化,"心"灾丛生,很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树立一种神圣的"宇宙情怀"精神,借以慰藉人类躁郁的灵魂。宇宙情怀包涵文学境界精神、诗意超验品度、深在人文向度三个层面的文化内容,其终极关怀指向一种纯精神的诗性坚守。
罗克凌
关键词:宇宙情怀神圣文学文化精神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
2014年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南洋华侨"有一类是以浪荡子形象出现的,其中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里的凌吉士和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最为典型。两人同为南侨资本家之子,却同态性地隶属于花花公子浪荡青年的形像构谱系列,并且具有很多相类似的文化形象特质。
罗克凌
关键词:浪荡子《莎菲女士的日记》《倾城之恋》
在天才与自杀之间——关于王国维“死”之心质断想
2012年
王国维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其文化天杰的生命精神特质崇高而伟岸,从"知与情的悖反"、"深刻的忧郁"、"修‘天爵’的求索者"、"真"与"真理"的精神"掐架"和"先行到死,向死而生"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示,从而揭橥王国维在天才与自杀之间"死"之本真文化心质。
罗克凌
关键词:天才自杀
中国文学“神秘”谱系钩沉
2011年
中国文学中的"神秘"谱系相当浩瀚,其中古典"神秘"小说学系统有些薄弱,古典"神秘"诗学系统却相当发达,现当代"神秘"小说学系统曾一度遭到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扼杀,现当代"神秘"诗学系统却内在地继承了古典"神秘"的精神而表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在中国文学"神秘"谱系中,时常伴有"神圣"因子的渗透与萌芽。
罗克凌
关键词:中国诗学谱系神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