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菲
- 作品数:68 被引量:25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近期上市的经皮给药制剂被引量:8
- 2012年
- 现代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已突破传统的皮肤用药,它包括透皮给药系统(TDDS)和皮肤局部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或皮肤局部疾病。本文按剂型特点综述近年国外上市的多种经皮给药制剂产品。
- 马建芳罗华菲武余波朱慧勇王浩
- 关键词:经皮给药制剂透皮给药系统
- 复方雪上一枝蒿贴剂的研制及体外评价被引量:5
- 2008年
- 以雪上一枝蒿甲素(1)的体外透皮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复方雪上一枝蒿膜控型透皮贴剂处方。处方用三乙醇胺调至pH 7.5±0.2,同时加入5%的柠檬烯能有效促进1透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体外透裸鼠离体皮肤试验表明,5%的月桂氮(艹卓)酮能显著提高1的透皮量,且贴剂能维持24h稳定释药,与原酊剂相比,透皮速率无显著性差异。
- 罗华菲王浩黄晓东王雅珍
- 关键词:透皮
- 过程分析技术在皮肤递药制剂先进制造中的应用
- 2024年
- 过程分析技术(PAT)对于提高皮肤递药制剂制造过程的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PAT技术在皮肤递药制剂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介绍了PAT与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常用的PAT工具及其在近年的具体应用实例。未来,PAT将在皮肤递药制剂制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稀缺。
- 王一点罗华菲
-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
- 川芎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研究
- 中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有重点地利用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活性部位进行配伍组方或直接制成中药制剂,并采用先进技术使之工业化,是加快中药新产品开发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川芎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研究'是在...
- 罗华菲
- 关键词:川芎综合利用
- 文献传递
- 盐酸格拉司琼透皮贴片中月桂氮酮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 2014年
-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格拉司琼贴片中的月桂氮(艹卓)酮.采用Rtx-1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100:1分流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二十四烷为内标定量,月桂氮(艹卓)酮在0.6~3.6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47%,RSD为1.75%.
- 武余波罗华菲陈纯朱慧勇王浩
- 关键词:盐酸格拉司琼毛细管气相色谱
- 盐酸奥昔布宁透皮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溶媒挥发法制备了盐酸奥昔布宁骨架型透皮贴剂。体外透裸鼠皮肤试验表明,该贴剂能维持72 h稳定释药,透皮速率与上市产品Oxytro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测得制品中药物含量为(36.0±0.7)mg,在pH 5.8磷酸盐缓冲液中于24 h内基本释放完全,并且具有较好的含量均匀度和黏附性能。以Oxytro1为参比制剂,考察了自制贴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自制贴剂给药后能在72 h内维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7%。
- 朱壮志张晓红罗华菲马建芳王浩
- 关键词:盐酸奥昔布宁透皮贴剂体外评价药动学
- 大鼠血浆中雌二醇的柱前衍生化LC-MS/MS法测定及其药动学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建立了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的雌二醇.以雌二醇-d3为内标,采用C18色谱柱,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柱前衍生化处理后,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正离子扫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雌二醇在50~10 000 p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4.0%~107.2%,RSD<10.0%.同时测定了雌性大鼠体内雌二醇基础值和给予雌二醇透皮贴剂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药动学研究.
- 台轶周臻罗华菲李周葛庆华
- 关键词:雌二醇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与剂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肉毒毒素尤其是A型肉毒毒素,应用范围广阔,涉及医药、美容整形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然而,肉毒毒素临床应用剂型单一,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及其剂型的发展和最新的研究动态,旨在为肉毒毒素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指导。
- 张福荣罗华菲张成豪朱壮志王浩
- 关键词:肉毒杆菌肉毒毒素剂型
- 3D打印技术在透皮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3D打印(3D printing)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模型数据,通过层层打印、逐层叠加的方法制造产品的新技术,具有产品精度高、原料无浪费的独特优势;而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安全、可控、患者顺应性好的特点。本文简要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经皮给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3D打印人工皮肤用于透皮扩散试验、体外构建皮肤病模型探索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筛选药物、3D打印个性化载药贴片实现精准给药、3D打印微针用于经皮药物的促渗及其机制的探索等,并对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 杨雅丽童想柳边琼罗华菲
- 关键词:3D打印经皮给药人工皮肤微针
- 皮肤递药制剂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 2024年
- 体外渗透试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作为最关键的体外研究项目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皮肤递药制剂的研发及其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评价。IVPT通过模拟药品在生理条件下的透皮过程,反映药品的质量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皮肤难以获得,皮肤受种属、年龄、状态、部位等多因素干扰的困难。为了完善规范IVPT,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已制定了不同的试验标准。因此,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IVPT法规,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对IVPT的关键设计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补充了其作为评价手段的典型应用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 毛可阳崇小萌罗华菲宁保明
- 关键词: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