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永婧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疗效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治疗食管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肿瘤
  • 1篇套扎
  • 1篇套扎器
  • 1篇肿瘤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 1篇黏膜下肿瘤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44医...

作者

  • 5篇罗永婧
  • 2篇谢东
  • 2篇陈红燕
  • 2篇王松
  • 1篇王婷
  • 1篇谢东
  • 1篇谢娟
  • 1篇姜义
  • 1篇代芳
  • 1篇代芳
  • 1篇王松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率。
罗永婧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规加个体化治疗37例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个体化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 ITP患者共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7~76岁;病程6个月以下24例,6个月以上13例,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均低于50×109/L;给予单纯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用免疫球蛋白)4 w后,仍然无效的病例加用个体化治疗(环孢素A、长春新碱、达那唑、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3 w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有效率为70.3%,常规加个体化治疗的有效率为91.9%,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加用个体化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谢东王松罗永婧陈红燕谢娟王婷姜义代芳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个体化治疗疗效
非放化疗血小板减少症2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非肿瘤放疗和化疗因素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非肿瘤放疗和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病因或相关疾病、年龄分布、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倾向、骨髓象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占18.3%,肝硬化17.4%,结缔组织病16.5%,感染性疾病10.7%,再生障碍性贫血9.8%,巨幼细胞性贫血8.0%,药物不良反应5.8%,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4.9%,慢性肾功能衰竭2.7%,糖尿病1.8%,甲状腺功能减退1.3%,其他2.7%。(2)患者年龄分布: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平均(33.6±12.4)岁,其他相关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平均(46.3±27.4)岁,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20×109/L)占36.6%(15/41),其他相关疾病占31.7%(58/18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9/L(n=126)与>50×109/L(n=98)之间比较,出血部位及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5)骨髓检查:增生低下31例,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93例,其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巨核细胞数以增高或正常为主(40/41),但产板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或缺乏。(6)治疗效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规治疗有效率为78.0%,对部分难治病例加用环孢素A、长春新碱或达拉唑后,有效率提高至87.8%;其他各相关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为36.4%~92.3%。结论血小板减少症与多种病因或疾病相关,年龄分布广泛,原发与继发均可有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有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巨核细胞多增生活跃,但产板巨核细胞减少,其他相关疾病骨髓象可正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较好,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疗效不等,取决于相关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谢东王松罗永婧陈红燕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疗效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和分析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57例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联合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8例,有效的患者为8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29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8例,有效的患者为15例,无效的患者为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相较于雷尼替丁,能够产生更好、更快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罗永婧
关键词: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用套扎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15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内镜用套扎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经超声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内镜下行套扎治疗,并随访3~6月,观察疗效。结果:15例患者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并发症发生,经过3月及半年的胃镜随访,所有病例无残留或复发,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食道黏膜下肿瘤疗效确切。
王松谢东罗永婧代芳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