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进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被引量:6
- 2003年
-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 王刚张德清林元平李东冬罗盛飞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针灸治疗
- 易化法加电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及训练指导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1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易化法及电运动疗法治疗为主,并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Barthel指数<40分的患者显著减少(P<0.05);治疗4周时更显著(P<0.01)。结论:易化法和电运动疗法可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张德清王刚段晓文罗盛飞何建永李东冬
- 关键词:脑卒中
- 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肌的表面肌电图变化被引量:7
- 2006年
- 罗盛飞王培生
- 关键词:腰痛肌电图肌肉疲劳
- 易化法加电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效果
- 目的:探讨与体会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治疗中易化法与电刺激或其它方法优化组合的作用及特点。方法:对110例脑血管意外后不同程度的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者采用易化法治疗、康复训练手段及电运动处理并依据ADL标准用Barthe...
- 张德清王刚段晓文罗盛飞何建永李东冬
- 文献传递
- 髌骨肌贴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疼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在评价髌骨肌贴的疗效时,既往的等速肌力测试较少关注角速度变化对疼痛和肌力的影响。目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观察髌骨肌贴干预前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股四头肌肌力变化。方法:选择34例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髌骨肌贴前,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评估训练系统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包括峰力矩值、总作功值及平均峰力矩值,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在应用髌骨肌贴后,再次测试角速度60(°)/s和180(°)/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目测类比评分: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仅轻微下降(P>0.05);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0.05)。②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在6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80(°)/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显著增加(P<0.05)。表明髌骨肌贴可显著改善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低负荷关节运动时的疗效。
- 罗盛飞曲由陈建李萍
- 关键词:生物材料股四头肌肌力膝前痛
- 吞咽障碍的评估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吞咽障碍可造成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许多急、慢性疾病会引起吞咽障碍,其评估包括筛查、临床评估及仪器评估,其中仪器评估更客观、准确。吞咽障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改善吞咽功能,及改善营养摄入、减少并发症等方法。目前,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既有优势也存在局限性。随着吞咽生理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发展,未来需要改进并发展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使之简单、直接、非侵入性,同时有效。
- 李萍罗盛飞
-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 易化法加电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效果
- 目的:探讨与体会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治疗中易化法与电刺激或其它方法优化组合的作用及特点.方法:对110例脑血管意外后不同程度的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者采用易化法治疗、康复训练手段及电运动处理并依据ADL标准用Barthe...
- 张德清王刚段晓文罗盛飞何建永李东冬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效果
- 文献传递
- 物理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张德清王刚林元平罗盛飞刘经星段晓文
- 关键词:物理疗法骨质疏松症生物力学骨密度
- 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植入物内固定腰椎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功能评价被引量:9
- 2015年
-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目的:通过对腰椎退变性疾病不同分期植入物内固定腰椎融合治疗及功能训练后脊柱稳定性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指导。方法:1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52例Ⅰ度、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训练,训练组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疗程24周。分别在治疗后6,12,24周进行数字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疗效评定。2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评估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后的脊柱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治疗24周后,训练组的数字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滑脱患者疼痛的缓解和恢复机体活动能力有显著效果。核心稳定性训练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所致的慢性腰痛及功能改善优于传统的功能训练。2椎弓根固定并后外侧融合与后侧椎体间融合都可有效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后侧椎体间融合能更好的维持滑脱矫形及结构的稳定,后外侧融合后期易出现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问题,但临床疗效不受明显影响。
- 罗盛飞张德俭
- 关键词:植入物腰椎融合退变性腰椎滑脱核心稳定性训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