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擎天

作品数:8 被引量:12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气管
  • 3篇麻醉
  • 2篇镇痛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镇痛
  • 2篇气管插管
  • 2篇腔镜手术
  • 2篇椎旁
  • 2篇椎旁神经
  • 2篇椎旁神经阻滞
  • 2篇插管
  • 1篇单点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栓塞
  • 1篇动脉瘤栓塞术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胸腹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8篇耿擎天
  • 5篇李娟
  • 5篇康芳
  • 3篇章蔚
  • 3篇柴小青
  • 3篇唐朝亮
  • 3篇王松
  • 2篇方才
  • 2篇谢言虎
  • 2篇潘建辉
  • 1篇章敏
  • 1篇侯涛
  • 1篇殷国兵
  • 1篇黄祥
  • 1篇汪树东
  • 1篇魏昕
  • 1篇王瑞婷
  • 1篇音樱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气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对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59例择期行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B组:33例,采用经喉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比较2组之间氧合、心血管反应及鼻口腔损伤情况。结果 2组对比对患者氧合、心血管反应及鼻口腔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对患者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章敏谢言虎耿擎天王瑞婷方才
关键词: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气管插管困难气管
Narcotrend监测下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效果观察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 PVB)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TLE)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TLE的食管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 G组)、PVB复合全身麻醉组( P+G组),每组25例。 G组直接予以全身麻醉,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VB,右T5椎旁间隙、双侧T8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记录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后,予以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Narcotrend指数( NTI)[分别记录基础时( t0)、神经阻滞后全麻诱导前( t1)、全麻诱导后( t2)、胸腔镜手术切皮时(t3)、胸腔镜手术1 h时(t4)、腹腔镜手术切皮时(t5)、腹腔镜手术1 h时(t6)、手术结束时(t7)、气管拔管时( t8)、出麻醉恢复室( PACU)时( t9)];术毕两组均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安静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G组感觉阻滞平面右侧为T3~11,左侧为T6~11。与G组比较,P+G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P均<0.05),清醒至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或<0.01);两组t8和t9时点MAP均升高,但P+G组升高幅度均小于G组(P均<0.05);P+G组t3、t4、t6时点NTI均高于G组同时点(P均<0.05);P+G组术后8 h内安静和咳嗽时VAS、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Narcotrend监测下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TLE的麻醉深度适宜,镇痛效果较好,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章蔚柴小青魏昕李娟耿擎天潘建辉
关键词:食管癌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深度监测
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3
2014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PCIA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9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组(O组,n=33)、多点胸椎旁神经组(M组,n=29)和对照组(C组,n=30)。记录TPVB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记录入室后、阻滞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60min及术毕时的B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和烦躁等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8、12、24、36和48h的VAS评分、术后PCIA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O组操作时间和麻醉平面明显低于M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高于O、M组(P<0.05);术后48h内,C组8、12、24、36和48h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多于O、M组(P<0.05);O组患者满意度高于M、C组(P<0.05)。三组均无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点TPVB的镇痛作用与多点TPVB无差别,但单点TPVB组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章蔚李娟耿擎天王松康芳潘建辉柴小青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困难面罩通气的评估及其处理被引量:3
2011年
面罩通气是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急救期间气道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面罩通气期间往往会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通气困难,这将关乎患者预后。鉴于气道管理中出现困难面罩通气是一种非常紧急和棘手的状态,若能预先准确评估及全面掌握其处理原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现就困难面罩通气的概念界定、预测、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困难面罩通气的应对作一综述。关键词:困难面罩通气;急救医学;
耿擎天康芳方才
关键词:急救医学麻醉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T2、T4时I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I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I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侯涛李娟王松唐朝亮耿擎天殷国兵康芳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胸科手术
右美托咪定复合低剂量舒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与镇静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n=20)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2.5gg/kg,Ⅱ组(n=20)舒芬太尼2gg/kg,Ⅲ组(n=20)舒芬太尼2gg/kg加右美托咪啶4gg/kg,各组均加阿扎司琼20mg。稀释至100ml泵注。分别记录3组术毕及术后不同时点的VAS及OAA/S镇静评分,并记录首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及剂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Ⅲ组VAS评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首次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较短,且所需氟比洛芬酯的总量最多,与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Ⅲ组比较,Ⅰ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松李娟康芳耿擎天唐朝亮汪树东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
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颈椎择期手术患者按插管方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法保持轴线稳定性(MILS);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C组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比较三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相关资料。结果 A组插管费时最少。B、C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7%,均明显高于A组的80%(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手术麻醉宜在FOB引导等技术下实施气管插管,以减少颈椎损伤机率,提高插管成功率。BTII技术可为颈椎损伤患者插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谢言虎柴小青音樱章蔚耿擎天
关键词:气管插管颈椎损伤
容量治疗在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评价麻醉前容量治疗对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BMI〈35kg/m2,ASA分级I-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容量治疗组(F组)麻醉诱导前15min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3ml/kg,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不作处理。两组术中均持续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min至术毕。记录患者容量治疗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喉罩前(T2)、插喉罩后即刻(T3)、股动脉插管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喉罩时(T6)、拔喉罩后10min时(T7)、术后1h时(T8)的SP、DP和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血管痉挛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容量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例(63%)(P〈0.05);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例(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16.7%)(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为1例(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23.3%)。结论 麻醉前15min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3ml/kg行容量治疗,能减少七氟醚快通道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患者低血压和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利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早期神经功能评估。
耿擎天李娟唐朝亮康芳黄祥牛朝诗张扬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七氟醚低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