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显文 作品数:6 被引量:29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的眼部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角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部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时机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2-12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患者11例18眼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包括角膜直径(<9.5 mm )、眼部异常和全身异常,术后随访至少1a,评价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等。 结果:患者11例中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4例,18眼中合并虹膜缺损6眼,眼球震颤18眼,原始玻璃体动脉残留1眼。对11例18眼患者施行三种手术方案:(1)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extra capsular extraction of cataract , ECCE )者5眼;(2)Ⅰ期行 ECCE ,Ⅱ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PC-IOL)者4眼;(3)Ⅰ期行ECCE联合PC-IOL植入者9眼。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明显改善,1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45&#177;0.0958(0.01~0.20)。 ECCE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后发性白内障10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 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常伴发虹膜、脉络膜缺损,眼球震颤等合并症,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但术中应注重防范角膜损伤、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加强管理,特别是眼压的监测,以极早防治青光眼等并发症。 赵一璇 孙靖 肖显文 周玉 张红关键词:小角膜 小眼球 先天性白内障 非球面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比较非球面和球面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术前角膜散光1.0~3.0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其中非球面(IQToric)组32例(35眼)植入AcrysofIQToricIOL(SN6AT),球面(Toric)组33例(35眼)植入AcrysofToric10L(SN601Yr),术后3月评估2组间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和轴位旋转,并采用CSV-1000E对比敏感测试仪分别进行明视状态、暗视状态及暗视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术后3月非球面组和球面组的裸眼视力分别为LogMAR0.18±0.12和LogMAR0.19±0.12;矫正视力分别为LogMAR0.07±0.09和LogMAR0.08±0.10;残余散光分别为(0.47±0.29)D和(0.54±0.33)D;轴位旋转分别为3.51±1.76度和3.62±1.85度,2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球面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QTo.ricIOL和ToricIOL均可有效及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其中IQToric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更优于Toric10L。 赵一璇 肖显文 周玉 田芳 孙靖 张红关键词:非球面 视觉质量 TORIC人工晶状体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术前角膜散光≥1.00 D的44例52眼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根据植入晶状体的型号不同分组,其中T3组19眼,T4组18眼,T5组10眼,T6组5眼。术后3个月评估4组间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轴位旋转度和残余散光,并运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4组间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Strehl比值、客观散射指数和不同对比度(OV100%、OV20%和OV9%)的调制传递函数值。结果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为(0.18±0.11)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7±0.08)LogMAR;轴位旋转为3.62°±1.76°;残余散光为(0.50±0.29)D;客观散射指数为1.800±0.840;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为(22.862±5.584)c·d-1;Strehl比为0.155±0.038;OV100%、OV20%和OV9%分别为0.760±0.180、0.770±0.190和0.780±0.210。T3、T4、T5和T6组的残余散光分别为(0.34±0.28)D、(0.47±0.24)D、(0.57±0.19)D和(0.90±0.29)D,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4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可较全面、客观地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可以有效及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 肖显文 张红 田芳关键词:TORIC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散光 非球面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也可称为复合曲面人工晶状体,是将矫正散光的圆柱镜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规则性散光。近年来随着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平台的引入,... 肖显文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觉质量 散光矫正 文献传递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21 2013年 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可通过记录点光源经视网膜反射并第二次通过眼屈光介质后的视网膜图像,能提供光线在眼光学系统的散射和高阶像差的综合结果。其对白内障的客观分级及眼内屈光手术的术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自OQAS问世以来,已在发达国家中广泛应用,并在白内障分级、屈光及白内障手术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预示着其在未来眼科临床视觉质量检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肖显文 张红 田芳关键词:视觉质量 双通道 Toric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也称复合曲面IOL,是将矫正散光的圆柱镜与IOL的球镜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IOL.自1994年第一枚Toric IOL用于临床以来,Toric IOL的材料和设计得到不断改进,现已成为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一种合理、有效并且稳定的屈光矫正方式.多焦点Toric IOL的出现则为白内障患者提供良好的远中近视力,真正满足白内障患者的脱镜需求. 肖显文 张红 田芳关键词:人工晶状体 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