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双 作品数:12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鼠Fas 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生物活性的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大鼠FasshRN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NRK-52E细胞(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Fas基因的沉默效率,筛选出一个最有效干扰质粒。方法按照siRNA设计原则,在大鼠Fas基因mRNA上挑选4个干扰靶序列,再根据靶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总长度为64bp的shRNA转录模板DNA正、反义寡核苷酸链,并将其退火后克隆至空载体pSliencerTM3.1~H1 neo siRNA Expression Vector中,对其进行鉴定。用Lipofectamine LTX Reagent将pSilencer Fas(1~4)4个重组质粒转染至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内,以pSilencer—EGFP shRNA和pEGFP—N1质粒共转染做阳性对照,经过G418压力性筛选后,使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针对Fas基因构建的4个重组质粒的有效性,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质粒。结果pSilencer-Fas(1~4)shRNA及pSilencer—EGFPshRNA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相同。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Silencer—Fas4shRNA对Fas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抑制率均最高,分别达到(78.9±3.2)%和(64.5±4.62)%。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大鼠Fas基因,可以降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Fas的表达。 李海龙 温儒民 薛松 肖永双 孙晓青关键词:SHRNA 移植免疫耐受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两种术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对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缝合器组85例,传统手术组120例)在其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包皮环切缝合器切除组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较传统包皮环切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泌尿外科的临床推广应用。 肖永双 温儒民 陈家存 李望 陈跃关键词:包茎 包皮环切术 树突状细胞在肾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2011年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特性及在肾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肖永双 温儒民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肾肿瘤 疫苗 表现为膨胀生长的肾癌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研究 王军起 肖永双 温儒民 李望 陈家存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对晚期/进展期肾细胞癌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1](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关于肾癌治疗指南中,舒尼替尼被推荐为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就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患者23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转移性肾细胞癌,其中男18例,女5例。 张冬梅 肖永双 王侠关键词:舒尼替尼 转移性肾癌 156例尿路结石成分化学分析及预防提示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结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方法对156例患者尿路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定性测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3:2,30~60岁高发,成分以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盐混合结石为主。结论肾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肾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刘永民 陈仁富 晁亮 孙晓磊 彭云鹏 肖永双关键词:肾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 局限性肾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别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腹腔镜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和肾癌根治术之间对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选取我院局限性肾癌接受手术治疗病例82例,其中腹腔镜根治(LRN)组29例、开放性根治(OR... 肖永双 温儒民 陈家存 李望 王军起肾脏孤立性纤维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脏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例1男,45岁... 张义静 温儒民 肖永双 陈家存 李望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上尿路肿瘤患者20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均未出现淋巴结肿大,术中均未见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手术时间(3.0±0.5)h;患者失血量(85.6±20.5)m L,均未进行输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0±1.2)d;引流管拔除时间(3.5±0.6)d;肠胃恢复时间(1.5±0.9)d;患者住院时间(4.5±1.2)d。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后确诊全部为上尿路肿瘤,其中肾盂癌患者16例,右输尿管癌患者4例,对这20例患者随访6个月,肿瘤均未见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切口小,值得临床推广。 肖永双 陈家存 李望 陈跃 李海龙 温儒民关键词:上尿路肿瘤 腹腔镜手术 IL-15联合CIK细胞治疗裸鼠肾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联合CIK细胞治疗裸鼠肾癌移植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析因设计方法,随机分4组,Ⅰ组对照组(n=8),瘤旁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Ⅱ组(n=8),瘤旁注射CIK细胞0.2ml/只(约3×107个CIK细胞);Ⅲ组(n=8),瘤旁注射IL-15 0.2ml/只(约100μg/kg);Ⅳ组(n=8),瘤旁注射IL-15 0.2ml/只(约100μg/kg)和CIK细胞0.2ml/只(含约3×107个CIK细胞),注射方案:1次/周,连续3周。观察裸鼠生存期、生存延长率及肿瘤生长曲线。待裸鼠死亡后,观察移植瘤细胞凋亡率,NK细胞群计数;测定裸鼠脾脏重量;对裸鼠移植瘤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荷瘤裸鼠生存延长率,脾脏重量,移植瘤细胞凋亡率,NK细胞群计数均有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示CIK组、IL-15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别,可见少量肿瘤坏死,但联合治疗组可见较多肿瘤坏死,肿瘤细胞周围及肿瘤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IL-15联合CIK细胞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较IL-15或者CIK细胞单一治疗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IL-15诱导CIK细胞(含NK细胞、NK-T细胞及CD8+记忆T细胞)的发育、增殖及活化,进一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反应,免疫性增强有关。 肖永双 温儒民 郑骏年 张宝福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 CIK细胞 肾癌 裸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