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再虎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栓塞
  • 5篇动脉瘤
  • 5篇血管
  • 4篇颅内
  • 3篇动脉
  • 3篇血管内栓塞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介入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瘤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活性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聚合酶...
  • 2篇破裂动脉瘤
  • 2篇转录
  • 2篇组织化学
  • 2篇酶链反应
  • 2篇免疫

机构

  • 5篇安徽省铜陵市...
  • 3篇铜陵市人民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胡再虎
  • 7篇陈节
  • 3篇於永
  • 3篇崔明
  • 2篇李长元
  • 2篇王晓健
  • 2篇崔明
  • 2篇万经海
  • 1篇肖瑾
  • 1篇胡章明
  • 1篇冯春国
  • 1篇张子军
  • 1篇姚宜斌
  • 1篇孙宏霞
  • 1篇王涛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ENP-F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生成及增殖活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着丝粒/动粒复合体蛋白F(CENP-F)表达与脑膜瘤的生成及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的CENP-F表达,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1例新鲜脑膜瘤和10例新鲜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CENP-F。结果CENP-F在脑膜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CENP-F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也增高(P<0.05)。结论人类CENP-F的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的生成及增殖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胡再虎万经海王晓健李长元肖瑾
关键词: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CENP-F的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生成及增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目的:遗传的不稳定性是肿瘤生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染色体的精确分离是基因物质稳定遗传关键。在有丝分裂期间,这样的一个过程受纺锤体和着丝点控制。纺锤体是一个特殊的动态的微管组装体,促进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大多数动...
胡再虎
关键词: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增殖活性
文献传递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胡再虎万经海李长元冯春国王晓健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血管内治疗颅内血管畸形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动脉瘤栓塞中应用。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急性破裂宽颈动脉瘤中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宽颈17例。结果 17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完全栓塞13例,近全栓塞3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2例。结论对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使用双微管技术是安全有效,且经济困难的患者能节省费用。
陈节胡再虎於永崔明
关键词:动脉瘤疗效
旋转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的重叠。结论旋转DSA能够显示颅内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胡章明姚宜斌陈节胡再虎孙宏霞
关键词:血管造影技术脑血管疾病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脑室外引流术后3~5d行腰大池引流,复查CT环池出现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继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2例,与单纯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治疗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OS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置管外引流辅助腰大池引流序贯应用,能尽早消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张子军胡再虎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颅内囊状宽颈动脉瘤,分别采用单微导管技术治疗4例,双微导管技术治疗1例。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获得90%以上填塞3例,80%以上填塞2例,100%填塞0例。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出血。结论单微导管或双微导管技术对宽颈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是可行的、安全的,特别是不适合球囊或支架辅助的病例中。
胡再虎陈节崔明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探讨栓塞的技术、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对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动脉瘤100%栓塞,1例栓塞95%,2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正确的栓塞技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胡再虎陈节崔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
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014年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颅内破裂窄颈动脉瘤患者32例,全部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成功栓塞,24例100%栓塞,4例95%栓塞,4例90%栓塞,术中无动脉瘤再出血。半年后常规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窄颈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於永陈节胡再虎崔明
关键词:电解脱弹簧圈栓塞介入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陈节於永胡再虎崔明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