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艳玲

作品数:8 被引量:2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氮沉降
  • 3篇松林
  • 3篇阔叶
  • 3篇阔叶红松
  • 3篇阔叶红松林
  • 3篇红松林
  • 2篇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杨桦次生林
  • 1篇叶凋落物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物分解
  • 1篇有效氮
  • 1篇原始林
  • 1篇针叶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胡艳玲
  • 7篇韩士杰
  • 4篇赵玉涛
  • 4篇李雪峰
  • 1篇戴冠华
  • 1篇周玉梅
  • 1篇张海森
  • 1篇邓小文
  • 1篇郑俊强
  • 1篇刘颖
  • 1篇李东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氮沉降增加对森林土壤碳氮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施肥及森林破坏等人类活动引起了大气CO2浓度和氮沉降量的增加。研究发现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甚至衰退。全球氮沉降、CO2浓度升高的背景下,氮素对生态系统碳氮周转过程的影响开...
胡艳玲
关键词:森林土壤氮沉降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长白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被引量:95
2005年
2003年6月17日、8月5日和10月10日,研究了长白山长白松林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并于2004年5~9月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小于6月份和10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8月份较高,5月份和9月份较低.2004年5~9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12、1.94和1.18 μmolCO2·m-2·s-1,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为26.5%~52.6%.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别为2.44、2.55和2.27,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大于根系呼吸,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最差.
刘颖韩士杰胡艳玲戴冠华
关键词:长白松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长白山原始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36
2009年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生长季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在高氮(50kg.hm-2.a-1)、低氮(25kg.hm-2.a-1)处理下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生长季内,两种林型土壤有效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二者土壤铵态氮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硝态氮在林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杨桦次生林中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阔叶红松林中则呈减小的趋势,生长季末略有增加。杨桦次生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效氮的生长季总平均值分别为6.83和6.80mg·kg-1,其中铵态氮分别占45.36%和33.30%,硝态氮占54.64%和66.70%。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氮沉降梯度的响应大致相同,表现为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有效氮的含量(P<0.05),但这种促进效果在低氮处理下则不明显(P>0.05)。
胡艳玲韩士杰李雪峰赵玉涛李东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林土壤有效氮氮沉降
高浓度CO_2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以开顶箱内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的原位土壤种植的红松幼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500μmolmol^-1 CO2对针叶光合作用及相应光合参数的影响。实地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及胞间CO2浓度(Ci)的响应曲线,根据光合作用的生化模型,推算出了Rubisco活性或数量限制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光饱和条件下由RuBP再生能力限制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以及表观量子产量(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等。500μmolmol^-1 CO2使红松针叶的VCmax降低了4%,Jmax和Jmac/VCmax比分别增加了27%和18%,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所以红松针叶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仍未发生光合驯化。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的PN-PAR响应曲线表明,500μmolmol^-1 CO2使Pmax增加了94%,AQY增加了21%,Pmax增长高于AQY和Jmax的增加比例,说明500μmolmol^-1 CO2使红松针叶对光的利用效率增强。500μmolmol^-1 CO2下的最大气孔导度(gsmax)和最大蒸腾速率(Emax)与对照比增加了一倍,与Pmax增加的幅度接近。500μmolmol^-1CO2下和对照条件下的Ci/Ca比均随环境CO2浓度(Ca)增加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在较低Ca处(Ca≤200μmolmol^-1),500μmolmol^-1 CO2使Ci/Ca比下降了1%~7%,较高Ca处(Ca≥300μmolmol^-1),500μmolmol^-1 CO2使Ci/Ca比增加了5%~20%。CO2浓度变化会改变Ci/Ca比,由于气孔的调节作用,Ci/Ca比最终还是要维持在一恒定范围,且气孔对较低的CO2浓度更敏感。
周玉梅韩士杰胡艳玲张海森郑俊强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合参数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被引量:83
2008年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内9种树种叶凋落物34个月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次生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树种叶凋落物的初始N和P浓度存在很大差异,叶凋落物分解速率(k)与初始N浓度和C/N显著相关.有机物剩余百分率与C剩余百分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N和P剩余百分率之间呈显著的二项式回归关系.N和P剩余百分率在初期阶段随有机物分解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随着有机物剩余百分率的下降,C/N和C/P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种叶凋落物之间C/N和C/P的差异逐渐减小,分解末期分别趋近于23和350.随有机物剩余百分率的降低,N/P变化不明显,当有机物剩余百分率低于25%时,不同树种叶凋落物之间N/P差异显著下降.有机物剩余百分率可用来预测C、N和P的剩余百分率.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影响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加剧的全球氮沉降有可能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中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从而引起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变化。本文从森林土壤碳收支的角度,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
邓小文韩士杰胡艳玲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碳元素
不同氮沉降水平下两种林型的主要土壤酶活性被引量:39
2008年
模拟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不同氮沉降(0、25和50kgN.hm-2.a-1)水平下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与林分类型有关,短期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高氮沉降降低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且随着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两种林型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也有降低的趋势.
赵玉涛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土壤酶氮沉降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对大气氮沉降升高的响应。林地控制施氮量分别为:对照(0)、低氮(25 kg.(hm2.a)-1)和高氮(50 kg.(hm2.a)-1)。施氮后的第一个生长季,生长初期(5月)、生长旺季(7月)和生长末期(9月)的观测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微生物C、N的影响因森林类型和时间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1 a的施氮试验并没有使土壤氮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短期的施氮可以在某些月份内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C、N及其微生物m(C)∶m(N)。
赵玉涛韩士杰李雪峰胡艳玲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氮沉降微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