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造影诊断
  • 1篇失活
  • 1篇启动子
  • 1篇启动子区甲基...
  • 1篇肿瘤
  • 1篇转移酶
  • 1篇胃癌
  • 1篇小肠
  • 1篇小肠肿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失活
  • 1篇甲基化
  • 1篇甲基转移酶
  • 1篇甘露醇
  • 1篇RASSF1...
  • 1篇RASSF1...
  • 1篇SCT
  • 1篇DNA甲基转...

机构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2篇苏奇
  • 1篇廖爱军
  • 1篇李维金
  • 1篇童汪霞
  • 1篇刘进才
  • 1篇肖伟升
  • 1篇陈鳞
  • 1篇易文中
  • 1篇贺慧鹏
  • 1篇庄英帜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与胃癌RASSF1A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多步骤参与的渐进过程。RASSF1A基因是最近确定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它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致表达缺失。DNA甲基化是指在具有胞嘧啶甲基转移活性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至某些基因的碱基上并进行转录水平调控。DNMT1是维持机体现有DNA甲基化模式的关键因素。
陈鳞廖爱军苏奇童汪霞肖伟升贺慧鹏
关键词:RASSF1A基因基因失活DNA甲基转移酶胃癌启动子区甲基化
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大剂量5.07%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性病变而行SCTE检查者60例、正常志愿者10例,动物实验(8只大鼠)。分析各种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了8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0例SCTE检查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动物试验显示50min大鼠小肠充盈最佳。SCTE检查的敏感度97.22%(35/36)、特异度95.83%(23/24)、阳性预测值97.22%(35/36)、阴性预测值95.83%(23/24),高于传统法CT扫描之敏感度76.19%(32/42)、特异度75%(30/40)、阳性预测值76.19%(32/42)、阴性预测值75%(30/40),两种方法比较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5,2=5.45,P<0.05)。结论①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②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易文中庄英帜刘进才李维金苏奇
关键词:小肠肿瘤甘露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