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 作品数:2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大学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大学的诚信教育,必须正视学校自身诚信形象缺失、教育脱离实际而缺乏实效性的大问题;要塑造或修复学校诚信形象,要贴近学生实际,巩固“两课”阵地、应用心理辅导、增强诚信教育实效,培养知行统一的健全人格。
- 苗青
- 关键词:诚信教育
- 生态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被引量:5
- 2008年
-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应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新的消费观、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教育学生,使青年学生自觉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 苗青曾杰丽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
-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辱观教育针对性研究的必要性及问题
- 2007年
-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荣辱观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荣辱观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实际,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荣辱观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并具有自身的特征。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研究既具有其必要性,又有其自身需要研究和处理的问题。
- 李晔苗青
-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辱观教育
-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异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伦理学考察被引量:1
- 2007年
-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李晔苗青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道德理想道德异化
-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被引量:3
- 2006年
-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从教师自身入手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几项对策,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将教书与育人、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 苗青曾杰丽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师德
- 道德“规范”与“意向”
- 2010年
- 伦理规范的存在及本质与人类的意向相关,它所具有的规范性特征和权威力量,是由于人类意向性地将其作为规范,集体意向性地赋予其"地位功能"。集体意向性使"我们"之间具有了相互针对的一定权利、责任,形成某种相互的要求,这是理解伦理规范及其规范性特征的基础。伦理规范与意向之间的相关性对伦理规范的基础与合理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李晔苗青
- 关键词:道德集体意向性
- 科学与伦理学关系视阈中的儒家“亲情本位”思想——兼论“普遍伦理”研究的两种思路
- 2005年
-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 李晔苗青
- 关键词:儒家亲情伦理学普遍伦理
- 生命道德教育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关于生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础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生命道德教育成为近年来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和讨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重视。从这一角度来看,生命道德教育还需要从基础上思考和解决其最为基本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生命道德教育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问题。
- 苗青施爱民
- 关键词:生命道德教育生命伦理学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被引量:6
- 2006年
- 构建和谐人格,要依赖于教育。对于和谐教育,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把教学视角放在大学生的终身发展上,从而实现大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 曾杰丽苗青
- 关键词:教学大学生和谐人格
- 从“客观性”到“规范性”——伦理规范之“基础”论证中的论题转换被引量:1
- 2010年
- 伦理规范的"客观性"论证被普遍认为是其合法性与合理性论证的基础,并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对作为社会的和制度性实在的伦理规范之"客观性"的分析,与对作为实践性要求的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分析,表明关于"客观性"的论证并不能解决"规范性问题",不能是关于伦理规范"基础"的根本性论证。因此,关于伦理规范基础的研究主题应该发生一种转换,从以"客观性"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规范性"为中心的研究。
- 李晔苗青
- 关键词:伦理规范客观性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