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余娟
- 作品数:47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联合铁蛋白、癌胚抗原检测在宫颈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已成为宫颈癌研究的热点。目前观点一致认为,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能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近年来,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铁蛋白(SF)和癌胚抗原(CEA)被发现对宫颈癌有更高的预测和监测价值。虽然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目前尚无最佳组合,但血清SCCA联合SF和CEA检测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可为宫颈癌诊疗提供新思路。
- 黄宇璐雷嘉范余娟
- 关键词:宫颈癌鳞状细胞癌抗原铁蛋白癌胚抗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TC基因多态性同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936TC基因多态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VEGF+936TC基因多态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和提取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利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比数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累计病例组1784例,对照组1865例。以携带+936TC基因型的个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杂合子模型(OR=1.19,95%CI:1.02-1.37,P=0.02,heterogeneity:I2=3%)、主导模型(OR=1.18,95%CI:1.03-1.37,P=0.02,heterogeneity:I2=27%)。结论 VEGF+936TC基因多态性可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
- 梁寿珺范余娟黄尹邹靖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分析
- RNA干涉宫颈癌细胞抑制HPV16 E6基因表达对FHIT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HPV16 E6基因被RNA干涉抑制后FHIT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关性。方法:合成针对HPV16 E6基因的特异性si RNA,脂质体介导转染宫颈癌CaSki细胞,RT-PCR测定转染前后HPV16E6、FHIT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HPV16E6、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将HPV16 E6 si RNA转染CaSki细胞后48h,HPV16E6mRNA表达水平较转染前降低了80.3%,P<0.01;FHIT mRNA的表达水平较转染前升高了41.7%,P<0.01。转染前后HPV16E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7±3.3和8.2±1.1,t=14.224,P=0.005;FHI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3.5±5.6和109.9±5.1,t=22.018,P=0.002。结论:抑制HPV16 E6基因的表达可使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增加。
- 范余娟彭芝兰牛晓宇王和陈悦悦李文
- 关键词:基因表达
- FHIT蛋白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FHIT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2 2例正常宫颈、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s)及 6 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组织分别进行 FHIT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鳞状上皮、低级别 CINs、高级别 CINs、宫颈癌 FHIT蛋白降低或缺乏表达率分别为 0 % (0 / 2 2 )、2 0 %(4 / 2 0 )、5 3.3% (8/ 15 )、81.7% (4 9/ 6 0 ) ,P<0 .0 5 ;在高、中、低分化的浸润性宫颈癌中 ,FHIT蛋白降低或缺乏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 (6 / 10 )、70 .0 % (14 / 2 0 )、96 .7% (2 9/ 30 ) ,P <0 .0 5 ;有淋巴转移者 FHIT蛋白表达异常率为90 .9% (10 / 11) ,高于非淋巴转移者的 79.6 % (39/ 4 9)。结论 在高级别 CINs中 FHIT蛋白的丢失可作为一个判定其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的有用指标 ,FHIT蛋白表达状况可反应宫颈癌细胞的临床特性和该疾病的预后。
- 刘辉彭芝兰杨开选刘珊玲王和张崇淑范余娟郑艾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FHIT蛋白
- 妇产科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11年
- 妇产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见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现代社会随着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值得每一位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工作者深思。
- 吴惠梅范余娟黄竹娟曾雅畅植枝福
- 关键词:临床见习妇产科学妇产科临床教学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学科合格医生
-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CIN)、11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标本进行了HPV16E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CIN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高级别CIN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16E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低级别CIN(P<0.05),HPV16E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V16E6蛋白的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 范余娟彭芝兰牛小宇尹如铁陈悦悦李文钱晓蕾
-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HPV16E6
- 子宫内膜癌组织BRCA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BRCA1SNP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03-01-2013-03-01原发性子宫内膜癌4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检测各组织中BRCA1基因第2、5、11(外显子11选取2个SNP位点)和20外显子5个SNP位点。结果子宫内膜癌组SNP阳性率为20.41%(10/4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为15.00%(3/20),正常子宫内膜组为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0,P=0.040。子宫内膜癌组中,BRCA1基因的SNP阳性率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浸润深度>1/2组的SNP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1/2组,χ2=4.313,P=0.038。而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BRCA1SNP发生情况与BRCA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2,P<0.001。结论BRCA1SNP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BRCA1蛋白表达减少以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 范余娟孙丹徐红蒙玉刚陈玉梅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单核苷酸多态性病理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FHIT蛋白和p21蛋白在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51例外阴尖锐湿疣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p21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p21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和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67);FHIT蛋白、p21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和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外阴鳞癌中FHIT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组织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FHIT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①FHIT基因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和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关,部分外阴尖锐湿疣有可能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②FHIT基因在外阴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p21基因没有关系。
- 罗雪慧范余娟杨开选李雷
- 关键词: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FHITP21
- 下腹隐痛6月余,腹胀1月余
- 2008年
- 范余娟
- 关键词:下腹隐痛腹胀病例报告医院就诊B超检查
- 子宫内膜癌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CA_(125)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基因1(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γ-synuclein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79,P<0.01),其中,γ-synuclein在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子宫内膜癌组γ-synuclei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χ2=7.040,P<0.01)。γ-sy-nuclein、血清CA125之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γ-synucle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可能作为预后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能预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 范余娟邹靖徐红蒙亚晴范江涛徐文生
- 关键词:癌抗原12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