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威 作品数:14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西山遗址出土器物淀粉残留物分析 2020年 本文是对甘肃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进行的淀粉粒分析。经过显微镜检,在7件石器和8件陶器上共发现475个淀粉颗粒。经过与现代标本对比,这些淀粉粒可以鉴定为4个不同的植物类别,包括薏苡、小麦族、燕麦和山药。在鉴定的淀粉粒中,有完好的,也有一些呈现由碾磨和烹饪所造成的损伤特征,反映了当时的食物加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周晚期的秦人种植和消费多种经济作物。 葛威 刘莉 赵丛苍 金正耀关键词:陶器 石器 淀粉 关于曹姓家族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围绕曹姓家族开展了一系列DNA研究,认为曹操的Y染色体应该属于O2-M268单倍型,并提出通过DNA的分析可以判断西高穴2号墓的墓主人身份。本文考察了O2-M268单倍型在东亚人群中的分布,发现它并非曹操或曹氏家族所独有。有关曹操的Y染色体可能是O2-M268单倍型的结论对于进一步确认西高穴2号墓的属性意义有限。本文还对所谓"曹鼎牙齿"DNA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和论证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有关研究在很多方面脱离历史学和考古学背景,其研究的正当性及结论的可靠性都很难让人信服。目前看来,DNA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曹操墓的真伪之争。 葛威关键词:Y染色体 海洋性聚落先民的食物结构:昙石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对18例昙石山文化墓葬出土人骨进行骨胶原的提取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并通过污染鉴别,其中的17例为有效数据。有效骨样的δ^(13)C值在-20.9‰^-16.5‰范围,δ^(15)N值在8.5‰~14.4‰范围。就稳定同位素整体分析结果而言,昙石山先民主体所处营养级较高,以广泛的肉食来源和一定量的C_3类植物为生。推测肉食来源中主要有大量的海生类资源,也包含了陆生动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昙石山先民的食物营养级可能与社会贫富并无关联。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未成年人的食物结构和成人基本相似,但可能更偏向于食用高营养级的食物;两性的食性未表现显著性的差异。作为一个海洋性聚落,昙石山遗址的经济活动应以渔猎采集为主,水稻种植很可能仅为辅助性的经济行为。 吴梦洋 葛威 陈兆善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Google Earth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与局限性述评 2015年 2005年发布的虚拟地球软件"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以下简称GE)现在正被一般民众、设计师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广泛使用(Sheppard and Cizek2008:2105)(图一)。如今,在Power Point展示中使用从GE上截取的图片或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中直接登陆GE进行教学演示都已是稀松平常的事。 Adrian Myers 吴梦洋 葛威关键词:考古学研究 虚拟地球 谷歌地球 考古工作 非人性化 福建浦城牛鼻山与上东坪遗址2018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7 2021年 2018年考古队对牛鼻山遗址和上东坪遗址进行重点复查和探沟试掘,获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三期文化遗存。第一、二期遗存内涵分别对应牛鼻山遗址下层、上层墓葬。通过测年及器物比较,可知牛鼻山文化早期的主体年代应在距今5000年以上,第三期遗存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在牛鼻山山顶探沟出土第一、二期炭化稻谷的年代在距今5000年前后,这一发现为研究闽江上游及邻近地区古代文化与古代生业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付琳 官民伙 杨军(摄) 葛威(摄)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黑龙江二百户双区石磨盘功能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一、引言近年来,有关石器功能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磨棒的功能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热点~①。借助于残留物分析和微痕方法,研究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将有关问题的讨论建立在科学的证据之上,使得人们不仅对于石磨盘的加工对象. 葛威 刘莉 倪春野关键词:石磨盘 桄榔在华南民族中的利用考略 被引量:5 2015年 先前关于中国植物早期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关华南地区的植物利用情况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基于中国古代文献的考查表明,棕榈科植物桄榔曾经在华南地区得到较早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种食物的来源,桄榔至迟在西晋已有记载,且一直延续至今。对桄榔早期利用的考证及民族学调查表明它曾经在华南地区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其在考古学和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 葛威关键词:民族植物学 大河村遗址炭化种子的碳、氮元素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对大河村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炭化种子样品进行了碳、氮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种子具有相近的元素组成,表明它们系同一种来源。根据这些炭化种子与现代大豆、高粱及人工炭化的大豆、高粱的元素组成的比较,发现它们与大豆的元素组成较为一致,而与高粱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发现支持有关大河村种子遗存是大豆的鉴定,说明前人将其鉴定为高梁有误。本研究首次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对残破古代炭化种子进行鉴定,显示了该方法在植物考古学上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葛威 李建和 王会波关键词:大豆 高粱 东南沿海地区7500年前水稻种植的微体化石证据 被引量:4 2022年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地区是农业和人口从亚洲大陆向台湾岛及东南亚岛屿等地区传播和迁徙的重要节点,对其早期农业出现的时间及其与区域环境背景关系研究是理解海岸带古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文章对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闽江下游的大坪顶遗址进行了详细的植硅体分析,在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物中(约7500cal.a BP)发现了大量来自水稻茎叶的植硅体类型,并且在其早期遗存的陶片中发现了稻壳印痕和典型的水稻植硅体类型,指示水稻驯化程度的鱼鳞纹饰≥9个的水稻扇型植硅体占比达到44%,远高于已经建立的野生稻水稻扇型鱼鳞纹饰标准,说明早在7500年前后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水稻种植,将东南沿海农业活动开始的时间从距今5000年前推到距今7500年.对比区域早中全新世海平面与海岸线变迁的历史,认为东南地区早期水稻种植的出现与中全新世的高海平面和福州盆地的最近一次海侵相关,高海平面驱使的不断后退的海岸线和海侵形成的“福州湾”可能为北方稻农的南下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通道. 左昕昕 戴锦奇 吴卫 靳建辉 葛威 王银平 任琳 林映君 裴瑶瑶 谢辉关键词:水稻 植硅体 海平面 霞浦屏风山遗址1件未知属性猪骨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2017年 霞浦屏风山贝丘遗址出土了1件未知属性猪骨样本,拟通过骨样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此猪个体生前的食物结构特征,通过与已发表有关数据进行对比来推断该猪的属性。为此,对该骨样进行了骨胶原提取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测得该猪骨样本骨胶原的δ^(13)C值为-12.2‰,δ^(15)N值为4.9‰。碳同位素比值显示该猪的食物结构中既包含C_3类植物,也包含C_4类植物,但更偏向于C_4类植物。而氮同位素比值则表明此猪个体营养级较低,摄入肉食较少,但仍高于对照组野猪及部分陆地野生哺乳动物的营养级。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猪的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供应,应该是驯养的家猪。同时,该猪食物结构中的碳四植物来源提示该遗址可能存在粟作农业。 王淼 葛威 黄运明 范雪春关键词:猪骨 稳定同位素 碳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