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河
- 作品数:56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克罗齐的“普遍历史”观点及其对文明史书写的启示
- 2023年
- 当前,面对云诡波谲的国际形势,以及多元价值观的紧张和对峙,人们对人类文明走向充满了关切。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些时代之问,可以说,便是这种关切的某种体现。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于文明史的热情,也可以从这种关切中得到某种解释。关于文明史的研究和书写问题,我想从克罗齐的史学理论及其有关“普遍历史”的观点出发,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 董立河
- 关键词:史学理论多元价值观克罗齐文明史
- 从“叙事”到“在场”——论安克施密特史学理论嬗变及其意义被引量:13
- 2010年
- 从1983年《叙事的逻辑》出版为起始,安克施密特先后提出了"叙事实体"和"历史再现"理论,对海登.怀特的叙述主义历史哲学做出了积极的响应。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十多年的思考和酝酿,安克施密特精心构建了一套旨在超越叙述主义的"历史经验"理论。随后,在与古姆布莱希特和鲁尼亚等人的对话中,他又在其先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在场"概念的看法。我们不妨谨慎地预期,"经验"和"在场"概念如果不能独立构筑一个新的史学理论范式,起码也会成为新范式或新话语中的关键词。
- 董立河
- 关键词:叙事崇高在场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文学批评理论向历史学的渗透,西方历史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或“叙事转向”,也被称为后现代历史哲学.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总...
- 董立河金嵌雯
- 关键词:历史哲学后现代主义
- 席勒的“普遍历史”观念被引量:1
- 2020年
- 席勒是德国启蒙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历史学领域,作为康德的直接追随者,席勒提倡一种具有典型启蒙特色的普遍历史观念。在席勒看来,普遍历史家应该以哲学头脑,从当下的时代关切出发,致力于发现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并探测历史过程整体的大尺度节奏。普遍历史既是历史学家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意义源泉,也能够给旨趣各异的人带来不同的启发或教益。学习席勒的普遍历史观念,也有益于当前全球史或世界史的研究与书写。
- 董立河
- 关键词:席勒
- 思辨的历史哲学及其对于历史学的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观察历史整体进程,探求其中的模式或规律,并据此阐释人类历史经验,这种理论探究通常被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关于这类宏大叙事对于历史学的作用或价值,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实际上,出于追求历史意义的天性,历史学家必然会诉诸思辨的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既能够以其所提供的阐释模式而使历史具有可理解性,又能够以其所勾画的美好未来而使历史具有合道德性,从而能够使诉诸它的历史学具有合理性。思辨的历史哲学尽管具有不同程度的思辨性和先验性,但它与历史经验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且能够起到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启发或激励"的作用。
- 董立河
- 关键词:历史哲学
- 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复兴——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一2017年,在一篇有关库卡宁(Jouni-Matti Kuukkanen)后叙事主义史学哲学的论辩文章中,安克斯密特注意到,在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发表《元史学》三四十年之后,历史哲学家们又开始谈论一种新的范式:“根据许多理论家的观点,叙事主义范式现在也转而受制于回馈递减法则。他们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历史哲学从叙事主义所关注的我们如何书写过去的问题,转向了我们如何与过去联系起来的‘存在论的’(existentialist)问题。”
- 董立河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人文反思评析
- 2021年
- 如果说“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体的一种整体性观察,是一种历史本体论,那么,“狭义的史学理论”则关注历史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是一种历史认识论。柯林武德有时也称其为“历史思想的哲学科学”,其研究的是“主观性历史”,亦即“运行于历史学家头脑中并体现在其历史书写中的思维”。这是一种对于思维或思想的再思想,因而是反思性的。
- 董立河
- 关键词:人文反思历史认识论历史本体论柯林武德史学理论历史书写
- 克罗齐“哲学与历史学同一”思想解读——兼谈哲学在历史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被引量:6
- 2023年
- 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年)是著名的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主要受维柯的历史主义思想和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的影响,克罗齐在行动和历史中发掘精神的实在性,提出了独特的“哲学与历史学同一”的观点。
- 董立河
- 关键词:精神哲学克罗齐维柯文艺批评家历史学
- 西方史学理论史上的历史客观性问题
- 2016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每隔30年,西方史学理论都会发生一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以1942年亨普尔的《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的发表为标志,史学理论进入分析的阶段。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学》的问世为起始,史学理论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或叙事主义阶段。后现代史学理论注意到了语言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作用,但最终被极端化为一种"语言唯心论",割断了与指涉物(reference)和真实(truth)
- 董立河
- 关键词:西方史学历史书写TRUTH历史理性批判启蒙时代
- 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被引量:5
- 2016年
- 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自殷、周之际至司马迁作《史记》的这段时间是中国古典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史为鉴"、"以史为法"和"以史立言"这样三个阶段,分别以《尚书》、《春秋》和《史记》为代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刘先生的这一分期框架,分析和探究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然后在与西方有关历史客观性理论的比较视野下,挖掘其对当前有关历史客观性或真实性观念的重建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 董立河
- 关键词:求真《尚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