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猛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脊髓损伤修复被引量:3
- 2012年
-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组成的胶质瘢痕,是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重要因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TGF-β、Rheb-mTOR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并受到细胞外基质中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细胞周期调控是近年报道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轴突再生的重要手段,而降解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分泌的多种抑制性蛋白,尤其是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则早已受到关注。胶质瘢痕对于脊髓损伤的修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干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时机亦显得非常重要。
- 蒋猛易成腊白祥军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脊髓损伤轴突再生
- 粪肠球菌致脑外伤后颅内感染1例治疗体会
- 2012年
- 肠球菌属一般引起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极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峻,其在其他部位的感染概率逐渐增加。本文就1例脑损伤后粪肠球菌(EF)致颅内感染进行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 蒋猛胡耑易成腊白祥军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肠球菌
-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中上胸椎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对收治38例胸部损伤合并中上位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3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3例。28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者无1例改善,10例非A级病例有1-2级改善,无内固定失败。
- 夏瀚易成腊刘振辉蒋猛白祥军
- 关键词:胸部损伤胸椎骨折手术
- 胸部创伤伴股骨骨折髓内钉与钢板治疗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风险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实验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关于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0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组研究,包括263例股骨骨折合并胸部损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0.339,5%CI=(0.025,.82),P=0.45]、死亡风险[RR=1.36,95%CI=(0.19,9.76),P=0.76]以及重症监护时间[MD=-2.00,95%CI=(-10.77,6.76),P=0.6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骨折合并胸部创伤的多发伤患者,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不会影响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风险及重症监护时间,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尚需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蒋猛白祥军易成腊宋先舟
- 关键词:胸部损伤股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 脊髓损伤后急性期醛糖还原酶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SCI)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索其与SCI的相关性,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及治疗途径。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50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即依帕司他)干预组(ARI组,n=50只)。sham组只做T9、T10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分别于术后第3、12、24、48、72h处死切取以受伤节段为中心约8mm长的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炎症反应,并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R表达。结果在各组术后的相应时间点,SCI组和ARI组可见到醛糖还原酶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内均有较明显分布;SCI组AR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CI组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R表达增高,其含量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蒋猛刘振辉易成腊白祥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
-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49岁(平均38.5岁)。骨折按AO分型为B3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见外侧和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4例,采用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治疗4例,骨折复位后均采用外侧和后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8例患者经过6-24月(平均11.8月)随访,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6分,平均89.3分。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2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和皮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能直视下对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 冯华明易成腊蒋猛刘涛邹三明黄笃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联合入路
- 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联合侧副韧带重建治疗外伤性陈旧性肘关节脱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联合侧副韧带重建治疗陈日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2年8月,对6例外伤性陈旧性肘关节脱位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联合掌长肌腱移植重建侧副韧带进行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6.5 (20~52)岁.脱位类型:后脱位3例,后外侧脱位3例.患者初次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平均为42天(30~63天).术后连续随访并采用Mayo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及评级.结果 6例患者经过6~18个月的随访,平均肘关节屈曲118.5°,Mayo评分平均86分(62~96分),其中优2例,良3例,中l例,1例合并轻度异位骨化,1例合并针道感染.结论 对于陈旧性肘关节脱位,行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可常规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能很好的维持手术效果,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功能.
- 刘小源易成腊孙云蒋猛卢光辉
- 关键词: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掌长肌腱
- 脊髓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与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变化
- 2016年
-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AS)活化与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为脊髓损伤修复寻求合适的干预靶点及时机。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fn2及AS活化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脊髓损伤组(SCI组,n=24),SCI组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胸段脊髓损伤模型,sham组只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大鼠胸段脊髓组织,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个时间点Mfn2与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胸段脊髓灰质两背角之间会形成结构紊乱、边界不清的损伤灶;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胸段脊髓Mfn2蛋白表达从第1天开始下降,与sham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胸段脊髓Mfn2表达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FAP表达随时间延长则逐渐增加,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S的特异性标志物GFAP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提示此时AS出现大量增殖;与此相反,Mfn2(增殖抑制基因)表达产物则明显减少。
- 李长丽郑莉蒋猛易成腊白祥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线粒体胶质细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