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重跃
- 作品数:74 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理论思维与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
- 2024年
- 中国史学术体系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理论思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所谓理论思维,是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超越性、彻底性、科学性、辩证性、实践性等特征。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国史的学术体系,也可以划分为偏理论性和偏资料性的两大部分。不论哪个部分,理论思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偏理论性的研究领域,用政体形式表现一个历史时期的总体特征,就不如用国体甚至社会形态更贴近社会发展的本质;用道德史观叙述历史就不如用社会史观来得深刻而可信;知道了对历史现象作抽象的概括,不如再上升一级,让历史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具体。在偏资料性的研究领域,研究史料探寻历史,离不开概念性思维的引领;历史文献研究若要有所成就,结构性思维不可或缺;史料解读也须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中涵泳玩味,如此方可领略到历史的多姿多彩。理论思维不但是助推中国史各领域向纵深发展的思想动力,还是促使它们相互作用、联成体系的内在根据。
- 蒋重跃贾琳
- 关键词:理论思维中国史
- 研究法家思想的社会整体视角被引量:3
- 2022年
- 法家喜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问题。两千年来,对法家思想的研究多取否定的态度,这主要与研究者喜欢从个体角度看问题有关。按照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则,如果没有第三阶段否定之否定跟上,那么,法家思想的研究就很难说是合乎理性的。于是,就有一个社会整体视角回归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觉得这是法家研究往何处去在当下的一个合理选择,它符合认识的逻辑,也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
- 蒋重跃
- 关键词:法家思想否定之否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申子非法家辨被引量:1
- 1988年
- 申不害究竟应该属于哪家学派?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又将如何评定?长期以来,由于先秦文献几经劫难,诸子之学的历史面貌总是若明若暗、扑朔迷离,再加上人们沿袭旧说,以为申子属于法家早成定论,没有再行推敲和商兑的必要了,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受到认真的对待。最近一个时期,我在涵泳白文、爬梳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对孑遗的《申子》章句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整理和琢磨,发现申子之学远绍老子,近承稷下黄老之学。
- 蒋重跃
- 关键词:黄老之学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形名
- 文化的可否公度问题与历史的比较研究(会议发言稿)
- 以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是不可公度的,因为它们各自内部没有"共享框架";另有人则坚持要在学术研究中杜绝"以西释中"或"以中释西"的现象,言外之意,好像在现实中存在着某...
- 蒋重跃
- 关键词:文化研究可公度性比较史学
- 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被引量:8
- 2002年
- “禅”字何以有“禅让”之义?有一种观点认为来源于除地而祭的“FDAC”,可称为禅祭说。该说又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东汉班固、东晋袁宏等的“揖让受终,则有封禅之事”说;二是东汉郑玄的“置之空FDAC以出其君,更立其次贤者”说;三是唐人杨FDAD“除地为FDAC,告天而传位”的折中说。不过,目前所知,禅让之义出现以前,除地而FDAC似可用于祭祖和婚仪;“封禅”晚出;“告天传位”更为晚出。禅祭作为禅让之义的源头证据不足。清儒朱骏声指出,“禅”可作“嬗”、“蝉”和“传”的假借字。循着这条路径,可以证明,“禅”字与声字通假。东汉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禅”古代作“嬗”、“擅”、“FDAE”等字;其中的“嬗”为“蝉”之假字,“蝉”的名词动化,有“变蜕”和“相连”、“断绝”和“继续”的含义。“传”字本义为传车,引申为辗转传承,与“禅”(“蝉”)字义有相合处,而且音近可通假,先秦文献中,凡可使用“禅”(“嬗”等)字表达禅让意义的地方,多用“传”字,此后,“传”、“禅”(“嬗”)等字互换通用。这说明,“禅”字的禅让之义,可能最初来自“蝉”,而非“FDAC”;它的主要内容,亦非禅祭和传位的结合,而是“断绝”和“继续”的辩证统一,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王朝更替观。
- 蒋重跃
- 韩非的道理论及其在诸子天道观中的地位被引量:6
- 1999年
- 蒋重跃
- 关键词:天道观韩非子礼乐文化人性论
- 孟子荀卿韩非子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被引量:3
- 1999年
- 蒋重跃
- 关键词:性恶论韩非子性善论人性善恶自然人性论
- 《荀子》的“类”与道的范畴化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黑格尔认为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理由是中国人提出了作为最高本质的道,但只是抽象的普遍,在过渡到具体时,却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事实果真如此吗?《荀子》中的"类"观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荀子明确提出道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认识的观念,进而提出"类不悖,虽久同理"的观点,意思是说同类则同理,异类则异理。这就使道在过渡到具体时有了范畴的方式或规定。他把"虚壹而静"当作解蔽的方法,其实就是把它当作认识各类具体事物中的道的方法。他的正名思想主张同类则同名,异类则异名,显然是把具体事物当做类概念来对待的;他提出"当簿其类然后可"的观点,主张认识要以感觉经验符合事物的类为基础,表现了鲜明的经验论的哲学色彩。荀子关于"类"的思想,上接老子的道论辩证法,下启韩非的道理论,恰恰表明古代中国人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的王国。不过,与古希腊哲学比较起来,由于实用功利目的的强势引领,荀子的范畴思想在概念化和体系化上发展得并不充分,这也是不容否认的。
- 蒋重跃
- 关键词:黑格尔《荀子》解蔽正名
- “学海扁舟凭谁问 野人芹献兀自珍”——蒋重跃教授谈编辑学者人生被引量:1
- 2020年
- 引言2019年12月19日,我受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的委派,代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名家访谈”栏目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对蒋重跃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作为一名从事学报编辑工作20多年的老编辑,我对蒋老师仰慕已久,直至2018年才有幸谋面,短暂的接触与简单的交流已让我如沐春风。此次正式拜访之前,我草拟了一份极其简略的访谈提纲,计划从两方面着手与蒋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一是蒋老师既是学者又是编辑,在两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对学术论文的写作与评价自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二是作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会长,面对高校学报现有的各种问题(比如评价标准、学术质量、学术诚信、行业发展甚至存在与否等),肯定会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思考。
- 蒋重跃石勇妮
- 关键词:学报编辑工作高校文科学报学术诚信
- 中希文明互鉴视域下的理论比较与创新研究(专题讨论)
- 2023年
- 主持人语:近年来,由中希两国领导人倡导,多个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两国高等学校成立,中希文明互鉴渐成中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期发表的三篇文章就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陈宁就古希腊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无限定”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韩非的“无定理”展开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都以否定的形式界定“终极现实”,而且都是非人格的和永恒的,由此显示出思维的理性特征.
- 蒋重跃
- 关键词:阿那克西曼德先秦思想家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