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逆行颧眶动脉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为逆行颞区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尸标本 3 0侧头面部颧眶动脉进行肉眼解剖 ;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观察颧眶动脉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 ,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颞浅动脉分支的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 ,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 ,外径平均在 1.0mm以上。结论 :颞区皮瓣可被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且以颧眶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存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 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 关键词:皮瓣眼轮匝肌解剖学
- 应用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 蔡霞高学军孙文娟唐胜建
- 关键词:细胞培养胶原蛋白皮肤
- 正常人表皮细胞老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英文)
- 2005年
- 背景:目前有关表皮细胞体外衰老的文献报道甚少,而表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所必需的种子细胞,文章拟对正常人表皮细胞老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加以阐述,为组织工程化皮肤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目的:通过研究表皮细胞体外增殖与老化规律,为选择合适的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提供依据。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实验样本来源于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6~8岁正常男性儿童20例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监护人获完全同意,将包皮标本用于表皮细胞增殖培养实验。方法:取正常年轻人表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以不同代龄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群体倍增时间、免疫细胞化学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方法,检测表皮细胞老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表皮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②表皮细胞形态学改变。③表皮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①表皮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体外单层培养9代,P2的群体倍增时间最短,前5代增殖能力较强,P5以后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P8细胞不再增殖。②表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原代细胞接种3d后开始增殖,4d后细胞加速增殖,培养1周左右细胞接近融合。显微镜、免疫组化鉴定,符合表皮细胞的特点。③表皮细胞表型的改变:随着细胞的连续传代培养,β-半乳糖苷酶组化表达呈现从弱(在年轻细胞中占9%)到强(在老化细胞中占65%)的趋势,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结论:①与年轻细胞相比,老化细胞具有衰老形态和酶细胞化学特征的增多;在细胞从年轻向老化发展的进程中,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呈延长的趋势。②与年轻细胞相比,老化细胞中β-半乳糖苷�
- 高学军蔡霞张鹏唐胜建
- 关键词:细胞衰老
- 体外培养不同代次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表达及成纤维细胞对EGF的反应性
-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不同代次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及对EGF刺激的反应性。方法 将正常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以不同代次的细胞为实验对象,应用RT PCR、3 H TdR掺入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代次细...
- 蔡霞高学军张鹏唐胜建杨彪炳牟少春鞠晓燕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文献传递
- 联合阻断CD28/B7和ICOS对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CD28/B7和ICOS/ICOSL对同种异体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CTLA4Ig处理组,B组:ICOSIg处理组,C组:CTLA4Ig+ICOSIg处理组,D组:空白组。大鼠同种异体移植术后0、2、4 d,A、B、C组各抗体以150 mg/kg的剂量经腹腔注射,D组只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观察皮肤存活情况。术后6 d处死各组受体鼠和供体鼠,取受体脾脏淋巴细胞与供体脾脏淋巴细胞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术后7 d移植物作组织学分析。结果 ML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阻断剂治疗组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低反应(P<0.05),能有效抑制免疫应答。组织学检查发现,各抗体治疗组移植皮肤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CTLA4Ig、ICOSI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
- 张美红蔡霞高学军谷圣青
- 关键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TLA4ICOS
-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同时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蔡霞曹谊林商庆新关文祥
- 关键词:毛囊皮肤缺损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正常皮肤
- 胶原凝胶人工皮肤的体外构建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本研究所自制胶原蛋白,制备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肤,运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行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 高学军蔡霞孙文娟唐胜建
- 关键词:细胞培养胶原蛋白人皮肤
- 眼轮匝肌颞区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5具成人尸体的 30侧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 ,观察眼轮匝肌的形态及血供情况 ,并对 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 ,然后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分析。结果 1眼轮匝肌宽薄 ,分布广泛 ,血液由多个动脉分支供给 ,血运良好 ,位置表浅并以腱膜直接附着于皮肤 ,其中一部分可以被利用 ,使其可能成为肌皮瓣的蒂。 2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 ,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 ,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 ,平均口径在 1.0 mm以上。 3颞区皮肤质地、颜色、弹性较好。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可作为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重要皮瓣。
- 杨彪炳蔡霞唐胜建
- 关键词:皮瓣解剖学眼轮匝肌
- 转染病毒白细胞介素10基因对同种异体大鼠皮肤移植术后皮肤CD80和CD86表达率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因子vIL-10基因对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免疫耐受作用,以期为解决皮肤移植领域的免疫排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皮源不足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办法将转染vIL-10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腹腔注射输入实验组大鼠体内,以病毒白细胞介素10表达阳性的大鼠为受体,同种异体大鼠为供体,对照组为注射未转染vIL-10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大鼠,空白组为注射同量生理盐水的大鼠,行同种异体全层皮肤移植。取3组1,2,3周的皮肤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拍照。观察在vIL-10的作用下CD80,CD86的表达率变化。结果CD80,CD86表达率不断升高,但实验组表达率较同期对照组、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同期对照组、空白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转染病毒白细胞介素10能够降低CD80,CD86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分型,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 刘伟高学军蔡霞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同种异体CD80CD86
-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5具成人尸体的 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 ,对 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并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 ,将所得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 ,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 :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 ,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 ,口径平均在 1.0mm以上。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 。
- 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 关键词:皮瓣解剖学眼轮匝肌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