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锋

作品数:137 被引量:740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生物学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同翅目
  • 20篇蝉科
  • 18篇昆虫
  • 16篇角蝉
  • 15篇吸浆虫
  • 13篇麦红吸浆虫
  • 12篇蜡蝉
  • 12篇角蝉科
  • 12篇蝉总科
  • 8篇种群
  • 8篇蜡蝉科
  • 8篇害虫
  • 8篇壁蜂
  • 7篇小麦
  • 7篇小蠹
  • 7篇鳞翅目
  • 6篇新种记述
  • 6篇蚜虫
  • 6篇幼虫
  • 5篇新记录属

机构

  • 7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7篇西北农业大学
  • 6篇绍兴文理学院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陕西省农业科...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洛阳农业高等...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农科院

作者

  • 136篇袁锋
  • 22篇张雅林
  • 16篇袁向群
  • 14篇田润刚
  • 12篇王应伦
  • 8篇周尧
  • 8篇花保祯
  • 8篇仵均祥
  • 8篇魏永平
  • 7篇吕淑杰
  • 7篇张志勇
  • 7篇谢寿安
  • 7篇赵惠燕
  • 6篇周尧
  • 5篇董应才
  • 5篇李怡萍
  • 5篇贺春贵
  • 5篇贺虹
  • 5篇朱象三
  • 5篇张改生

传媒

  • 42篇Entomo...
  • 12篇西北农业大学...
  • 10篇昆虫学报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昆虫知识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烟草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世界标准化与...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3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 11篇2000
  • 6篇1999
  • 7篇1998
  • 10篇1997
  • 6篇1996
  • 12篇199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钩冠角蝉属的变异及分类研究(同翅目:角蝉科)被引量:1
1991年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钩冠角蝉属Hypsolyrium的前胸背板前角突形状在同种个体间变异很大,不能作为种鉴别的主要特征。作者通过对雄性外生殖器、头部额唇基端部形状、两单眼间距离、前胸背板齿的有无、后突起长度、雌性翅的形状等特征的观察,对钩冠角蝉属进行了分类研究,记述了本属所有已知种类——全世界共知7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乌桕钩冠角蝉H.sapium,油桐钩冠角蝉H.aleurites, 江西钩冠角蝉H.jangxiensis,制作了分种检索表。并应用Farris-Wagner数值分析法对7个种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绘制了系统发育支序图。
袁锋高明媛徐秋园
关键词:角蝉科
中国中西部地区麦红吸浆虫种群间基因流模型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Gehin)Diptera:Cecidomyiidae)是北半球间隙性猖獗危害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用酯酶同工酶PAGE和RAPD-PcR技术测定了该虫在中国中、西部不同地理种群的...
贺春贵袁锋
关键词:小麦红吸浆虫基因位点酯酶基因流
文献传递
芦笋小管蚜的发生与为害
1997年
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Mordvilko)是我国芦笋的一种新害虫,在山西、陕西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芦笋小管蚜为全周期昆虫,在陕西关中,卵于3月初孵化,5月底、6月初孤雌蚜种群开始上升,6月底、7月初出现高峰。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时,完成1个龄期3d左右,若虫期共11.20d。孤雌蚜在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21头若蚜,1头雌性蚜可产卵9粒。该虫为害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鲜重。不同地势、不同方向的植株之间,雌雄株之间的蚜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李修炼朱象三袁锋
关键词:芦笋生物学为害
中国酣弄蝶属名录与一新种记述(鳞翅目,弄蝶科)(英文)
2007年
酣弄蝶属Halpe全世界已知48种,中国已知16种,在总结中国酣弄蝶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记述1新种:凹斑酣弄蝶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制作了中国酣弄蝶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凹斑酣弄蝶,新种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图1 ~5)新种外形与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1893非常近似,主要区别是:新种前翅长18~2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向内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非常明显;抱器端2分瓣间的“U”形凹陷跨度较小,凹陷底部无锯齿。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前翅长17.5~18.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直,不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不明显;抱器端两分瓣间“U”形凹陷跨度大,锯齿连续。新种也近似白缘毛酣弄蝶Halpe albicilia Tsukiyama et Chiba,1991 ,区别在于白缘毛酣弄蝶前翅长21mm,后翅的缘毛全白色,外生殖器也不同。模式标本正模♂,副模1 ♂,四川芦山, 1996 ,汪炳红采。
袁锋袁向群王宗庆
关键词:鳞翅目弄蝶科
FINDING OF OXYRHACHINAE IN CHINA AND DESCRIPTION OF ANEW SPECIES (HOMOPTERA: MEMBRACIDAE)
1993年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subfamily Oxyrhachinae of Membracidae newly recorded from China and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zyrhachis sinensis, sp. nov. is very similar to O. tarandus (Fabr.X but differs in adult and nymph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in cytological features.
袁锋田润刚
关键词:TAXONOMY
《新疆荒漠昆虫区系及其形成与演变》
2005年
袁锋
关键词:书评
中国袖蜡蝉科一新记录属一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
1993年
本文记述了作者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养的袖蜡蝉科Derb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小袖蜡蝉属Rhotanella Fennah,中国新记录Rhotanella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7;Rhotanella,Zelazny,1981,Pacif.Ins., 23(3-4):275. 模式种:Rhotanella thy rssi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8. 头顶背面狭三角形,顶和额相连呈圆形。额两侧脊在端部不分开,触角下突起和前胸背板在肩板复眼之间的短纵脊很发达。触角长略大于宽。喙短,不达到或刚达到后足基节。前翅宽,卵圆形,前缘有1个较长,2个中等长和2个较短的前缘室,第二。
王应伦周尧袁锋
关键词:袖蜡蝉科分类学新记录属
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armandi)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个体间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染色深浅。
谢寿安吕淑杰袁锋刘紫英
关键词:华山松大小蠹龄期幼虫酯酶同工酶
斑蝥素资源价值的综合评判被引量:7
1999年
在对斑蝥类昆虫药用价值及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斑蝥类昆虫的生态效益。以国家药典收录的大斑芫菁、眼斑芫菁、欧洲常用药用昆虫绿芫菁和我国习见的中华豆芫菁为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首次对斑蝥类昆虫的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判探讨。结果表明:大斑芫菁综合利用价值最高,后3种综合价值相当。中华豆芫菁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大,多在豆科植物上取食危害,发生期长,易采收,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值得重视;此种评价方法较为可行。
张志勇袁锋
关键词:斑蝥
不同温度下转换寄主对桃蚜生态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1997年
在5种温度、4组寄主与蚜源组合处理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转换寄主后的桃蚜的影响。同一寄主间移植的桃蚜在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生殖率、死亡率、寿命以及抗逆性上与不同寄主间移植的桃蚜有明显的差异;寄主对桃蚜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长期生活在一种寄主上的桃蚜获得了一定的专化性。若将其移植到另一种寄主上,则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反应,但这种反应还未进化至型或寄主生殖隔离。
赵惠燕汪世泽袁锋董应才
关键词:桃蚜寄主转换温度生态学特征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