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科萍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电离放电
  • 3篇阻挡放电
  • 3篇介质
  • 3篇介质阻挡
  • 3篇介质阻挡放电
  • 3篇甲烷
  • 2篇电离
  • 2篇氧化碳
  • 2篇强电场电离放...
  • 2篇强电离放电
  • 2篇甲烷转化
  • 2篇二氧化碳转化
  • 2篇DBD
  • 2篇场电离
  • 1篇电子束
  • 1篇烟气
  • 1篇烟气脱硫
  • 1篇氧化合物
  • 1篇乙酸钠
  • 1篇碳氢化合物

机构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作者

  • 6篇詹科萍
  • 4篇白敏冬
  • 2篇朱晓峰
  • 2篇王南飞
  • 1篇潘巧媛
  • 1篇吴晓东
  • 1篇邓淑芳
  • 1篇周建刚
  • 1篇白希尧
  • 1篇白敏菂
  • 1篇高洪辉
  • 1篇王宁
  • 1篇许波

传媒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气压DBD甲烷二氧化碳转化方法研究
在不使用催化剂,吸收剂的环境友好条件下,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方法,将CH和CO气体激发、电离和离解成CH,CH,CH,H,CO,O,OH 等活性粒子,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内重新组合,生成...
白敏冬朱晓峰白敏药詹科萍王南飞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DBD甲烷转化
文献传递
强电场放电CH_4与N_2合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实验研究了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利用介质阻挡强电场放电方法对CH4和N2的合成。通过改变激励电压和气体比例(CH4/N2)研究对CH4转化及产物生成的影响规律。激励电压升高,CH4转化率和合成NH3的浓度随之增大;CH4/N2=3时,CH4的转化率及合成NH3的浓度达到最佳值,CH4转化率为57%;合成NH3的体积分数φ(NH4)=8 000×10-6。实验中其它产物有C2烃、C3H8、C4H10、H2和液体燃料油等;实验研究中实现了CH4的高转化率、高浓度NH3的合成及液体燃料的生成,为化学工业提供新的原料来源。收集到的燃料油中含有吡咯、2-甲基-1,4-戊二烯等8种主要物质,其中有重要的医药原料及其中间体、香科等高附加值产品。
詹科萍白敏冬高洪辉潘巧媛
关键词:强电场电离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合成氨
电离放电烟气脱硫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指出以碱性物质钙作为SO2吸收剂的湿法脱硫方法存在设备昂贵、运行费用高、占地大、污水处理设置庞大等不足之处.日本在20年前开始研究的干式电子束法、窄脉冲电晕放电脱硫等方法,前者仍存在外加吸收剂NH3、生成的硫酸铵是市场不畅销的低效化肥及电磁波强辐射问题;后者由于电场强度低下,只是NH3起着吸收作用,是失败的事例.近期研究成功强电离放电方法脱硫新技术,可实现在70~160℃下,小加吸收剂、催化剂干式脱硫,SO2脱除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仅为0.8s,其脱除率、回收率、收集率分别达到了94%、90%、99%以上,为燃烧烟气资源化脱硫提供一项新方法.
周建刚白希尧詹科萍吴晓东
关键词:电子束强电离放电
大气压DBD甲烷二氧化碳转化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在不使用催化剂,吸收剂的环境友好条件下,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 方法,将CH4和CO2气体激发、电离和离解成CH3,CH2,CH,H,CO,O,OH等活性粒子,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反 应器内重新组合,生成合成气、气态烃及含氧有机物醇、酸等有价值产物,甲烷的转化率高达60%以上,二氧 化碳或氮气的加入使甲烷的转化率有明显提高,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气的最佳体积比为3/1.当甲烷体积分数为 75%时,可得到H2/CO摩尔比为3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收集到的液体产物主要有醇、酸和水等.
白敏冬朱晓峰白敏菂詹科萍王南飞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DBD甲烷转化
强电场电离放电甲烷生成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甲烷的催化氧化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难以实现高选择性条件下的较高转化率,因此离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甲烷分子的高稳定性,由天然气直接合成碳二烃在热力学上比较困难,常规的催化转化和氧化偶联尚未取...
詹科萍
关键词:甲烷强电场电离放电含氧化合物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
文献传递
强电离放电常压离子注入乙酸钠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物理方法,在窄放电间隙内获得超强电场,在常压下将N2分子电离、离解,形成N2+、N+等离子,注入乙酸钠样品,引起其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水合茚三酮反应分析,证明了离子注入后乙酸钠样品中产生了新的化学基团α-NH2.同时紫外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乙酸钠样品在离子注入后发生了明显的分子结构变化.
许波白敏冬王宁邓淑芳詹科萍
关键词:乙酸钠强电离放电紫外光谱分子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