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丹

作品数:12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中尺度
  • 3篇强对流
  • 3篇雷暴
  • 3篇雷暴大风
  • 3篇大风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年际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强降水
  • 2篇降水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条件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线
  • 1篇电力线路
  • 1篇短时暴雨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日数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12篇兰州中心气象...
  • 3篇西北区域气候...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2篇谭丹
  • 4篇黄玉霞
  • 3篇王宝鉴
  • 3篇王有恒
  • 3篇肖玮
  • 2篇赵红岩
  • 2篇狄潇泓
  • 2篇许东蓓
  • 2篇李文莉
  • 2篇黄武斌
  • 1篇王兴
  • 1篇孔祥伟
  • 1篇王研峰
  • 1篇宋秀玲
  • 1篇吉惠敏
  • 1篇王勇
  • 1篇景元书
  • 1篇伏晶
  • 1篇彭筱

传媒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短时强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中尺度环境条件配置
甘肃短时强降水年频次介于0.1~4.5次,有三个活跃区域,分别是陇东南、庆阳市的东北部、甘岷山区.短时强降水始于春末的5月,6月开始增多,7月爆发式增长,8月达到鼎盛期,9月迅速减少;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短时强降水次数...
黄玉霞王宝鉴王勇吉惠敏谭丹李文莉肖玮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岷县雹洪天气中尺度分析及强对流类别判别
岷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洮河中游,是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形复杂。2012年5月10日午后,岷县出现雷暴,并伴有冰雹和局地强降水,麻子川日降水量为69.2mm,最大小时雨量为42mm,出现在18-19时。短...
狄潇泓谭丹许东蓓
关键词:强对流中尺度分析配料法
文献传递
2022年陇南“4·19”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
2024年
配电线路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发生故障。2022年4月19日午后,受大风、雷电等高影响天气影响,陇南市13条配电线路先后出现故障。利用陇南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以及风云4A(FY-4A)红外云图、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电网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以雷电、雷暴大风天气为主,西和、礼县、武都、康县等县(区)出现大面积用户停电和电力负荷损失等不利影响。(2)强对流发展主要受高原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在“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较强的雷暴大风天气;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也显示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与地面雷暴大风相吻合。(3)陇南市配电线路故障范围分布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间和过境路径基本一致,利用逐10 min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探讨得出当极大风速值超过15.0 m·s^(-1)、或正地闪电流强度超过43 k A、或负地闪电流强度超过26 k A时,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鲍丽丽王小勇段秀兰程鹏谭丹闫昕旸何金梅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雷暴大风电力线路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被引量:38
2021年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预警能力,联合多部门建立气象、水文、生态与数值预报及防控一体化的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同时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调配和有效利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王有恒谭丹韩兰英李丹华王鑫卢国阳林婧婧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河流域
HBV水文预报模型在白龙江流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在白龙江流域武都站以上区域构建HBV水文模型,通过对区域日径流模拟研究,来评估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方法]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分析径流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1)在率定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65,确定性系数R2=0.74,验证期Ens=0.60,R2=0.70,HBV模型在该流域模拟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降水量与模拟径流变化趋势对应,HBV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洪水对降水的响应过程。[结论]HBV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白龙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王有恒谭丹景元书
关键词:径流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相态预报指标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2003-2013年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 a甘肃省雨雪转换的时空分布特征,获得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相态转换的温度预报组合指标,结果表明:(1)雨雪相态转化主要发生在过渡季节的春季和秋季,占总次数的83.5%,空间上有三个高发区。(2)相态的转换发生在高原槽东移产生降水的环流形势下,通常500 h Pa冷平流清晰并沿西北、西方、北方等3条路径影响甘肃。当沿西北路径移动时,高原槽主体深厚,冷平流强度最强,河东大部发生雨雪转换,当沿西方路径移动时,高原槽浅且位置偏南,北方冷空气较弱,仅高原边坡、陇中及陇东中南部出现转换。(3)T_(地面)>3.0℃、T_(地面)<-1.0℃、-1.0℃
黄玉霞王宝鉴肖玮伏晶谭丹彭筱
关键词:温度指标冷平流海拔高度
近50a来甘肃省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31
2012年
利用1961~2010年甘肃省7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极端高温的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近50 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伴随气候变暖,甘肃极端高温事件增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明显上升,出现极端高温的站数急剧增多,陇中和陇南增加最为明显;极端高温日数分布,存在4个高值区,即河西中西部、陇中西南部、陇东南部和陇南南部;近50 a甘肃省极端高温日数以0.1 d/10 a的趋势增多,其中陇中的临夏州以0.3 d/10 a的趋势在增加,河西、陇中、陇东和陇南有个别地区趋于减少。
王有恒谭丹赵红岩
关键词:极端高温高温日数
1961-2008年中国西北东部旱涝异常分布及干旱变化特征被引量:29
2012年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70个测站,对1961-2008年大气干旱指数S=ΔT/δT-ΔR/δR的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存在三个基本相关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及陕西、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青海区。50 a来,各区在1974-1977年间和1982-1985年间湿润多雨,1994年以后相对少雨干旱。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中西部尽管降水是增加的,但干旱指数变化不明显,而区域东部地区干旱指数变化很明显,说明区域中西部地区变湿不明显,而区域东部暖干化趋势明显。
赵红岩王有恒王兴谭丹
关键词:干旱指数年际变化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和NCEP 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一次短时暴雨并引发山洪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致灾严重的局地性短时暴雨的影响系统斜压性显著,500 h Pa高空槽后较强冷平流和槽前暖湿平流强烈交汇,地面到500 h Pa锋生作用明显。从天气系统基本配置类型看,500 h Pa斜压槽、700 h Pa低涡切变及暖湿气流、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表明,中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函数在10日午后明显增强,锋生函数正值区前侧出现强中尺度雨团,雨团朝锋生函数梯度方向移动。此次强对流过程中,大气为条件不稳定,700—300 h Pa温差达-49℃。斜压锋生作用的逐渐增强导致不稳定条件增强,进而导致上升运动发展,是产生本次短时暴雨天气的根本原因。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
关键词:短时暴雨
甘肃省雷暴大风活动特征及潜势预报研究
2024年
利用甘肃省2017—2021年2115个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极大风速与闪电定位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数据,分析了甘肃省雷暴大风时空特征与对流参数统计特征,运用多指标叠套法开展了雷暴大风潜势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5—7月发生次数占全年的65.3%。一天中雷暴大风集中出现在15:00—21:00,17:00达到峰值,凌晨至上午发生次数极少。(2)雷暴大风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具有中西部多、东部少,高原多、谷地少的分布特征;雷暴大风高值区出现在甘南高原,低值区出现在陇东和陇南。雷暴大风主要以8、9级大风为主,10级以上主要出现在河西地区和甘南高原。(3)基于对流参数和指标阈值得到了甘肃省雷暴大风的潜势预报概率产品,通过个例检验,预报落区与实际发生区域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甘肃省雷暴大风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谭丹聂灿齐黄武斌李文瑶谢丽君
关键词:雷暴大风潜势预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